首页 >> 年度回眸 >> 2018
字体∶
镰仓历史文学漫步

年度回眸 (发表日期:2018-07-10 17:47:52 阅读人次:76 回复数:0)

  

  
夜宿镰仓湘南海岸,风雨敲打窗声与海浪交杂,雷鸣似鼓、低沉呼啸,忆起川端康成在镰仓报国寺本堂写下的《山音》里描写的声音:

  
  “在镰仓的深山里,夜晚有时可以听到不知由何而来的山鸣……”

  
这山音,究竟是山鸣,亦或许是历经八百余年金戈铁马终复归平静的古都,那低沉呜咽的历史回声.......

  
1159年,因在保元、平治之乱中保卫天皇有功的武士伊豆平氏家族首领平清盛迅速崛起,武家的崛起加速了天皇院制度与贵族公卿集团的衰败。

  
另一位保元之乱的功臣、却未得到重用的清河源氏首领源义朝,因不忿天皇赏赐不公,叛乱战败被杀。源氏一族遭到平氏血洗,仅余源氏三子源赖朝流放伊豆,几位年幼弟弟出家。由此,平源两家结下世仇。

  
因平氏日益扩张、权倾朝野,引发天皇、公卿,与其他武士集团的不满;并且平氏主张贵族化,逐渐失去武家传统,对家臣控制力减弱。1180年,天皇向日本各地的源氏族人发出讨伐平家的旨令。各地叛乱不绝,在伊豆蛰伏二十年的源赖朝举兵而起,开始在各地武士群雄争霸中崭露头角。

  
镰仓,以其东、北、西三面环山,南面相模湾,出入只得一条必经小径,易守难攻之得天独厚地理优势,源平合战期间,源赖朝在此积蓄实力,一心培育武士,确保势力范围,力图再举,并在此建立统治机构。

  
1183年(治承四年),源赖朝在镰仓设置管理”御家人“(武士家臣)行军打仗的“侍所”。  次年,源赖朝又在镰仓设立行政管理机构”公文所“(后改称政所)、司法管理机构”问注所”。自此,镰仓军、政、司法初具模型。

  
自1180年富士川之战起,源赖朝为首的源氏与平清盛领导的平氏经历6年混战,史称源平合战。最终1185年(寿永四年)最后一役~坛之浦海战中,源氏全歼平氏。自此,平安时代末期统治了二十多年日本的平氏武家灰飞烟灭,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源氏吸取平氏灭亡的教训,始终蓄势于镰仓,避免武士贵族化,高度警惕公家对其家臣的控制渗透。并通过争取朝廷授权其在各地设“守护“以追捕叛逆;在各地设立”地头“以征兵粮税,由此,源氏逐渐控制了国家警备权与全国土地管理权和征税权。最终,源赖朝平定叛逆,统一全国,获封最高武官~近卫大将。

  
1192年(建久三年),最后一任掌握实权的天皇~终其一生苦心经营制衡武士间势力的后白河法皇驾崩。源赖朝终于获封“征夷大将军”,正式成立武家政权~幕府,因其设立在镰仓,史称“镰仓幕府”。由此,日本进入到第一个完全脱离公家(天皇与公卿),绵延150年的武家政权时期~镰仓时代,称武家政治首领为将军,也始于此。

  
源赖朝死后,源氏三代而亡,幕府为外戚北条氏独揽。其专政镰仓幕府期间与南宋、元两朝的佛学交流、民间贸易空前繁盛,幕府派出大量日本船只到南宋进行贸易,进口铜钱、经卷、书籍、绘画、佛器、茶具。日本三大古都中,奈良、京都均依唐制而建,而镰仓则师法宋朝。南宋的汉诗文学、书法绘画、禅宗、程朱理学得以源源传入。镰仓,可谓保存了宋代文明的最后一丝光芒与余蕴。

  
奈良时代日中交流主要为“遣唐使”等官方派遣,而镰仓时代则是民间主导的“入元僧”,亦先后有几十余位宋僧人赴日传法。与奈良贵族公卿文化迥异,镰仓显示出武士与平民的文化特点。

  
融合宋元禅宗、朱子理学后,佛教方面诞生出适合普通民众、主张修炼方式简单、通过主观意志即可成佛、所有人皆可成佛的净土宗等新兴佛教宗派。

  
幕府末期,在镰仓设立五大官寺。因效法南宋,而建立五山制度,将镰仓的主要禅宗官寺称为五山:建长寺、圆觉寺、寿福寺、净智寺、净妙寺。其中建长寺为日本首个禅宗道场,建筑样式模仿南宋径山寺,幕府迎请因宋元战争来日避祸的南宋高僧兰溪道隆为开山住持,圆觉寺开山主持亦为特从宋朝迎请的无学祖元法师。

  
拜访圆觉寺那天,微雨濛濛,寺内几乎没有游客,在山门前伫立良久,院中古树参天、幽穆空寂。与京都醍醐寺恢弘大气的盛唐气息不同,圆觉寺舍利殿翘檐与坡度优美、柱子细瘦,呈现典型的禅宗式样。走过舍利殿是日佛庵。川端康成的诺贝尔得奖作品之《千只鹤》开头第一个场景便是圆觉寺的日佛庵茶会。

  
 “菊治踏入镰仓圆觉寺院内,对于是否去参加茶会还在踌躇不决。时间已经晚了。 “栗本近子之会”每次在圆觉寺深院的茶室里举办茶会的时候,菊治照例收到请帖,可是自从父亲辞世后,他一次也不曾去过。”

  
在日佛庵里捧了碗抹茶,回想川端康成在文中不厌其烦的描写各种挑选茶器的讲究,从烧茶水锅,到挑选柄勺、小茶勺、竹刷茶具,茶器的选择中更蕴藏着人生的悟道法门,感叹自己生活中很难舍弃对案头所用器物的贪恋执念。期间,亘古不变的大概只有茶寮旁的那口古钟,默默注视着一个又一个春天。

  
说回五山,其本意指释迦牟尼成佛后的五个修行处,祇树给孤独园、鹿野苑、竹林、大林和那烂陀。南亚佛国湮灭后,宋人在华夏建立五大官寺,称为南宋五山。南宋灭亡后,镰仓幕府又在镰仓建立五山制度。

  
宗教出现新宗派的演进,继而带来绘画、雕塑等艺术领域的变化。佛像、雕塑、绘画均以宋式为典范,融合武家精神后一扫之前公家文化的纤细柔美,变得古朴雄劲;绘画一反过去日本绘画的传统,转而吸收宋元文人画风,在和室、茶寮内悬挂卷轴文人画的传统便自此开始;渡宋僧人加藤景正研习宋代制陶法,返日后在尾张建窑,烧制茶器,后发展为现今的濑户烧,镰仓时代的艺术达到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峰。

  
而文学方面,融合之下则产生超越宫廷文学局限、大量描写武士阶层与民间世俗人情的文学作品。之后的镰仓五山,融合汉诗与禅宗,孕育出著名的“五山文化”,成为继贵族为主体的“奈良文化”之后,下一个僧侣为主体的汉诗学高峰。除了汉诗,镰仓文化在和歌、小说、散文、游记、史书方面均有突破。故而镰仓虽是武家古都,却文人辈出。

  
早在被称为“日本诗经”的首部和歌集《万叶集》中,便收录了四首咏叹镰仓的和歌;镰仓幕府的第三代将军~源实朝更因为爱好和歌,编写出充满新兴武家精神,豪迈、威武的《金槐和歌集》,著名歌者正冈子规亦对此集赞誉有加。

  
幕府编撰的编年体史书《吾妻镜》则以日记的形式专门记录幕府的历史;才女歌者阿佛罗的游记文学《十六日夜》记叙她从京都到镰仓沿途的旅途见闻、风土人情、以及抒情遣怀。

  
描写武士两军交战的叙事军记文学《平家物语》则标志着新兴文学的崛起,《平家物语》作为琵琶师说唱讲述的故事,诉说了平氏一族兴亡的历程。与描写贵族日常生活、暗示人生悲剧本质的《源氏物语》迥异,军记物语则避开武士日常生活,侧重描写新兴武士在战场上的表现,并通过平家盛极必衰、悲壮的走向灭亡的历程。

  
镰仓时代文学成就最高形式当属随笔,鸭长明的《方丈记》、吉田兼好的《徒然草》。此二篇与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并称日本“古典三大随笔”,二者突破了前代《枕草子》纯叙述感觉与印象的局限,而富有对战乱时期,悲惨人生与世界的反省及哲学思考。

  
近代以来,镰仓更是以文学名世。明治时期,随着横须贺线开通以及镰仓海滨浴场适宜的气候吸引众多文人迁居于此。大正至战前镰仓文化空前繁盛,迁居此地的“镰仓文士”曾多达300余人,其中不乏大导演小津安二郎,以及夏目漱石、太宰治、川端康成、芥川龙之介、三岛由纪夫这样的大文豪,他们留下大批以镰仓为舞台的文艺作品。 二战后,以立原正秋为代表的文人,不仅迁居镰仓,更以此为背景作为创作发展的舞台。1936年成立的镰仓俱乐部,更是创作出大批反映镰仓市井生活的作品。

  
1894年,夏目漱石因失恋后严重抑郁症赴圆觉寺参禅治疗,痊愈后把参禅的体验写成《门》和《梦十夜》两部体验小说。1916年,芥川龙之介在镰仓小住一年期间,也屡次拜访圆觉寺,后来写下取自古代传说故事的《地狱变》《蜘蛛之丝》《奉教人之死》。镰仓还是英文小说家大佛次郎的故乡,他的笔名“大佛”亦源他当时的居所即在镰仓大佛背后。著名小说家永井龙男也长居镰仓,写下《晨雾》、《蓝色电车》等名篇。

  
镰仓文人最重要的文学活动当属川端康成和大佛次郎创建的“镰仓笔会”。川端康成自从1935年搬到镰仓,之后三十七年未曾离开这里,直至1972年开煤气自杀。他最主要的作品,都在镰仓写成。二战结束之际,由他及其它几位同在镰仓居住的作家提案,在鶴岡八幡宮收集了文学者们的藏书1000册,开设借书屋,后发展成为出版社“镰仓文库”。延续至今,每年五月都会举行古书市,今年的镰仓古书市定于2018年5月19日。

  
三岛由纪夫在其被川端康成誉为“继《源氏物语》之后,又一部日本小说名作”的《春雪》中,有大量对故事背景原型“镰仓文学院”的详细描述。

  
“登上郁郁葱葱的迂回山路,走到尽头,眼前便出现了别墅的巨大石门。门柱上雕刻着‘终南别业’的字样。这是以王摩诘的题命名的。……这座日本的‘终南别业’占地一万多坪,占了整个一块谷地。……从南面的阳台,可以望见正面远处的大岛,在夜空下的喷火,恍如远处的篝火。穿过庭院走五六分钟,就可以到达由比海滨。”

  


  
镰仓文学院这座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建筑,为原加贺百万石藩主、旧前田侯爵家的法式别墅。正如文中所写的那样,坐北朝南,东、北、西三面均环山,南面直面相模湾,前庭是600平米的玫瑰园,种植着一百九十种玫瑰。在露台俯瞰海滨,被群山、夕阳、海浪、玫瑰环抱,如梦似幻。

  
1890年(明治23年),前田侯爵家第十五代主人前田利嗣在这里建造日式别墅。后因火烧毁后,又经历两次改建西洋式样。于1983年(昭和58年),第十七代主人前田利建将其捐献给镰仓政府,用以改建文学馆,正式对外开放。这里保存了从大正年代、昭和前期大文豪,直到平成年间的著名作家、诗人的代表作、手稿、纪念品。

  
出了文学院不远,一条安静的小巷里,便是川端康成曾住过的、位于甘绳神明社旁边的旧邸。这里属于私宅,尚不对外开放,大门紧闭只能在门口遥想揣测文豪昔日伏案书写的情状。院门口,只有雨滴的声音,宅子的背后是镰仓的山,雾气深重,绿荫森森,想起作家笔下那些细腻委婉的文字,以及他最后的归处,心下黯然。从小巷出来,街角的电台正在播 Paul Simon的歌《Sound of silence》,一刹那被歌词击中内心。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2018
    2018在日华人十大新闻 
    2018中日关系十大新闻 
    日本浙江侨团联合会成立一周年 
    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日本中华总商会迎接创会20周年 
    “侨日瞧日”丛书发布会发言 
    全日本华人华侨联合会 敬启 
 
Copyright ◎ 2008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