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年度回眸 >> 2013
字体∶
《中文导报》为中日关系传递正能量

杨文凯 (发表日期:2013-06-27 12:56:23 阅读人次:1003 回复数:0)

  

  
199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中文导报》在日创刊,领风气之先。今天,将近出版1000期的《中文导报》成为日本现存发行期数最长的中文报纸,也是在日华文传媒中创刊时间早、出版期数多、媒体格调高的一份代表性报纸。在日本,伴随着华人社会的成长史和华文媒体的发展历程,《中文导报》展现了一份坚持的可贵、奉献出一种原创的价值。

  
廿年回首今与昔,今天的《中文导报》所面临的时代氛围、社群结构、媒体环境、经营模式,与创刊当时相比较完全不可同年而语,呈现出颠覆性变化,但《中文导报》秉持“中文常在我心中”的办报理念,始终站在华人社会报道的第一线,更充当了中日关系报道的排头兵,为中日交流传递正能量。

  
自创刊以来,《中文导报》一直把在日华人和中日关系作为报道的两个基本立足点。《中文导报》的成长和发展过程,就是不断消除中日民间误解、推进两国友好关系的过程。多年来,《中文导报》甘做中日关系的“稳压器”、勇做中日民族主义情绪的“灭火器”,在中日之间传递正能量,发挥着民间媒体作为公共外交平台的独特作用。

  
一、引导主流媒题聚焦华人社会

  
日本《朝日新闻》从2009年2月10日开始,刊登大型年度系列专题报道“在日华人”。《朝日新闻》策划这个系列报道工程,组建了专门团队,集中了一批优秀记者进行深入、细致的采访,每月刊发3次大篇幅专题报道,报道时间持续了一年半。

  
《朝日新闻》报道把“在日华人”称为在日外国人中“最大势力”,这是日本主流媒体首次以“在日华人”这个崭新概念对生活在日本的华侨、华人做出全面报道。可以说,专题报道释放出一种象征性信息,那就是在日华人已引起日本社会高度重视,正从一个弱小的亚流族群向主流社会挺进。

  
接受《朝日新闻》委托,《中文导报》全文编译、转载系列报道,成为这个大型报道项目的合作伙伴。《中文导报》长年对华人社会的深入采访和全力报道,成绩有目共睹,也受到了日本主流媒体高度重视。这成为《朝日新闻》与《中文导报》达成合作的主要原因。

  
《中文导报》认为,在日华人之所以引起日本主流媒体高度关注,首先、因为在日华人已成为日本增长最快、人数最多的外来族群;其次、在日华人是一个安定性很高的族群,表现出强烈的定居化倾向;其三、在日华人是一个高学历高智能族群,在全体外国人劳动者中,中国人在教授、艺术、研究、技术、人文知识·国际业务、企业内转勤、技能等十几种高级职业中,人数均居首位,同时华侨华人在企业经营和文化传播方面也有杰出表现;其四、在日华人是一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族群,未满15周岁的人口占6.5%,15-64岁的主力劳动力人口占91.8%,为缓解日本社会的少子化和高龄化做出了贡献;其五、在日华人是一个最容易融入主流社会的族群,也是为中日关系做出贡献的族群,成为中日交流不可缺少的桥梁与纽带。

  
过去20年来,与中国的发展和成长相呼应,在日华人社群涌现的生气、爆发的活力,直接影响并感染著主流社会,在日本的国际化进程中留下了鲜明印迹——这是《中文导报》着力传递的主要声音,也是《朝日新闻》关注华人的重要理由。

  
《中文导报》在日常采访和报道之余,曾集中出版了《在日华人白皮书》,对华人报道进行系统性总结。《朝日新闻》在策划专题过程中,数次到《中文导报》采访交流,《中文导报》也派记者去朝日新闻社讲解在日华人社会的概况等,进行了有益的交流。由《朝日新闻》总力报道、《中文导报》独家转载的大型报道工程,为华人社会的提升和发展推波助澜,为在日华人进入主流视野搭建了平台。

  
二、力邀首相贺春节促进两国感情

  
在2013年农历蛇年春节前夕,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安倍晋三为《中文导报》送来热情的春节致辞,通过《中文导报》向在日华侨华人贺新春拜新年,致以节日的问候——这是继2008年的福田康夫首相、2009年的麻生太郎首相、2010年的鸠山由纪夫首相、2011年的菅直人首相、2012年的野田佳彦首相之后,第六位日本在任首相向在日华侨华人致以春节问候。包括此前的小泉首相在内,这也是日本在任首相第七次通过《中文导报》向华侨华人致意问候。

  
尽管中日关系依然严峻,安倍晋三首相还是接受了《中文导报也邀请,送出了热情洋溢的“新春贺辞”。众所周知,2012年是中日关系最严峻的一年。由于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策划购买钓鱼岛,最终酿成日本政府实行“购岛”措施,致使中日关系面临复交40年以来最严峻局面。中日双方无论在政治互信、经济合作还是人员交流方面,都蒙受了巨大损失。中日两国的持续对立,更对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合作产生巨大影响。

  
安倍晋三在去年9月当选自民党总裁时,已为改善日中关系做出了布局。他任命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会长、前外相高村正彦为自民党副总裁,展示其重视中国的姿态,同时强调了与民主党政权的区别。回顾2006年10月8日,第一次出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晋三首次出访选择了中国,推动因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而冷却的中日关系回归正常发展轨道,并以“战略性互惠关系”对中日关系做出新定位,为中日签署复交之后的第四个政治文件《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奠定了基础。

  
安倍再次出任首相后,中日有意改善双边关系,走出“战术性互损关系”、重建“战略性互惠关系”。2013年新年伊始,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公明党代表山口那津男、前首相、日中友好协会名誉顾问村山富市和日中友好协会会长加藤纮一等三批友好人士相继访华,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日本官民坚持日中友好的意愿,为缓解日中紧张对立做出了贡献。

  
2月10日,适值农历蛇年春节到来。安倍晋三首相为在日华人送来热情的春节贺词,这被理解为安倍首相希望通过问候在日华人,继续向中国人民乃至全球华人释放善意、表明心志,不失为改善中日关系的一个意义重大的举措。安倍没有缺席各国政要祝贺中国的春节,为达成双向沟通做出了努力。中国网民反应热烈,民意流向不可小觑。对此,《中文导报》指出:“当前中日必须展开沟通和对话,才能有效处理危机。当务之急是降低全民性的对立情绪、降低不断攀升的对抗级数,谨访擦枪走火引发中日开战、造成覆水难收的千古之恨。从中日关系的大局利益和整体观出发,安倍首相和日本政府除了发表春节贺词表明心迹意外,更应该知道在这种时候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中文导报》能够为中日提供沟通信息平台,促进善意传递,感到荣幸。”

  
其实,日本首相为《中文导报》送来春节贺词,已不是第一次。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在任首相为《中文导报》题词由来已久。早在2001年10月,当时的小泉纯一郎首相在出席上海APEC峰会之前,曾通过《中文导报》向在日中国人致以问候,并对《中文导报》给与了热情的鼓励。

  
自2008年起,从福田康夫、麻生太郎、鸠山由纪夫、菅直人、野田佳彦,到安倍晋三首相,都向在日华侨华人发来了新春问候。在《中文导报》的努力推动下,日本首相在春节期间通过华媒向华人表达问候、传达善意,已经成为一种惯例,也在日本主流社会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三、坚持在中日之间传递正能量

  
《中文导报》创刊20年,秉持“中文常在我心中”的理念,在异文化环境里坚持传播并弘扬中华文化,更在中国和日本之间架设沟通桥梁,成为中日大交流时代重要的民间平台。

  
作为日本最有代表性的华文媒体,《中文导报》在关键时刻从不缺席,始终坚守华人立场,面向主流发声,不仅成为日本华人社会真正的代言,也成为介绍中国的窗口、传达日本的热线。在日本主流话语体系中,《中文导报》的声音不断扩展,为加深中日互相理解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日高层互访,是推动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到中日媒体重视。《中文导报》作为日本现地华文媒体,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直对中日高层互访展开重点报道,每每充当中日互访的报春鸟,不断传递推进中日关系发展的良性信息。

  
近年来,习近平副主席在2009年12月访日、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5月访日、胡锦涛主席在2010年10月出席横滨APEC首脑峰会访日、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5月出席第四次日中韩领导人峰会访日,成为中日高层互访的亮点。《中文导报》对此都做出了及时详尽的报道。

  
比如,习近平副主席访日,是日本政权更替后中国国家领导人首次访日,中日都期待能进一步增进政治互信、深化战略互惠关系;温家宝总理在上海世博会开幕后访日,以中日友好开场,演奏中日合作主旋律,以文化引领外交,大获成功;胡锦涛主席访日,时在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发生之后,旨在维护中日战略性互惠关系的大局;在311东日本大地震之后,温家宝总理再次访日,是真情慰问之旅、传达善意之旅、输送信心之旅、深化关系之旅,传递了慰问和关怀,提升了中国的形象,在日本国民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中文导报》对高层互访的报道和评论,始终站在维护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立场,信息翔实,视角独特,在日本发出了华人社会的声音,特别在主流媒体忽略的地方展示出独特存在感。

  
2010年9月7日,中日在钓鱼岛附近发生撞船事件;2012年9月11日,日本悍然单方面实施钓鱼岛“国有化”,重创中日关系。在日本主流媒体一边倒发表强硬主权论的时候,《中文导报》以深入报道事实为依据,从了解中国主张也倾听日本声音的民间立场出发,最早发出了理性警示:“警方中日关系驶入危险水域”、“中日关系不值得为钓鱼岛摊牌”;深入分析了“谁最希望中日钓鱼岛风险失控”、“40年中日友好:钓鱼岛百身莫赎”。《中文导报》相继提出了“人人充当中日关系的维稳力量 ”、“当前中日关系最需要和平使者”、“中日破冰需要互相传递正能量”、“在日华人促进中日友好责无旁贷”等理性的正面主张。

  
《中文导报》坚持认为:中日能否展开对话、能否借恢复交流而改善关系,首先要基于安倍内阁的诚意,其次是出于中日合作的需要,其三更离不开和平发展的时代大背景。首先,解铃还须系铃人。日本政府单方面实施“购岛”,彻底抛弃了中日两国历代领导人就领土问题达成的谅解和共识,侵犯了中国领土主权,伤害了中国人民感情,成为中日关系恶化的始作俑者。为了修复中日关系,日本政府需要拿出诚意,在承认中日各有主张、立场不同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协商去寻找解决办法。

  
其次、中日历代领导人签署的四个政治文件,已经为妥善处理两国间问题制定了大原则。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明确规定:双方坚持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一切纷争,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2008年《中日联合声明》规定:两国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中日同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合则两利、都则两伤。去年911以来的事实表明,中日互斗谁都伤不起。“中日合作、政经分离”或许是一条可行的出路,因为中日在经济贸易、节能环保、文化旅游各方面的合作需求远远超过了在领土纠纷和军事斗争上的需要。

  
其三,在全球一体化的当今时代,靠战争解决领土纠纷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只有和平对话、外交协商才是唯一出路。无论出于什么理由,否认对话前提,拒绝协商机会,都是着眼过去而不是面向未来的行为。中日新领导层上台执政,恰是两国翻开历史新篇章的难得契机。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和经济合作的现实需要,将裹挟着中日两国做出符合中日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利益的选择。《中文导报》坚持和平立场,传递理性主张,获得了读者广泛认可,也成为在日本平衡主流舆论的另一股力量。广大旅日华侨华人期盼中日两国从政界到财界,从文化交流、观光交流、青少年交流到社会各领域各层面的交流能够逐渐恢复,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坦诚相见以心传心,传递并积累正能量,推动中日关系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四、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推波助澜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成为中日经济关系最具标志性的逆转。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影响力正透过企业并购、个人消费、大规模的贸易往来而渗透到普通日本人的日常生活,这成为《中文导报》的报道热点。

  
在“后危机”时代,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国资本像春潮漫过堤岸一样地涌入日本,对日本社会和行业具有震撼力的中资并购案接二连三。在这个历史性过程中,《中文导报》热情关注中日经贸交流全貌,追踪报道中日M&A最前线。近年来中国对日企业并购的主要案例,如上海电器收购秋山机械、苏宁电器并购Laox、神州数码入股SJI、山东如意集团收购Renwon、比亚迪收购日本荻原公司馆林模具工厂等,都是《中文导报》的报道重点。

  
其中,《中文导报》母公司中文产业株式会社身体力行,由其关联公司与苏宁电器集团携手合作,成功收购了拥有80多年历史的日本家电连锁老铺Laox株式会社,成为新一轮中日企业合作的弄潮儿。

  
《中文导报》在采访中了解到,中方投资企业首先都认识到了日本企业和日本的价值——虽然伴随着社会的老龄少子化和人口减少,日本的市场魅力与日递减,但日本企业开发市场的能力、构筑完整营销系统的能力依然存在;虽然伴随着产业升级和加工外包,日本的传统技术也在不断扩散和流失,但日本企业保有领先行业的核心技术的能力、坚持不懈开发高新技术的能力依然存在;虽然伴随着通货紧缩的持续蔓延,低价格走向大行其道,但日本企业坚持在低成本中生产高品质产品的能力、在极限条件中提升价廉物美功能的能力依然存在……这些都是日本拥有的金不换的价值。中国企业如果能正确发掘这些价值,合理运用这些价值,与中国近乎无限的市场空间相结合,那么中日经济合作就能形成互补,中日企业并购有望实现双赢。

  
面对中日经济实力对比发生逆转,日本社会心存疑虑、大惑不解的人不在少数。《中文导报》指出:“中国的经济成长不可抑制,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遥遥领先,这些都是身为强邻的日本不愿看到却又不得不接受的现实。在发展停滞的黑暗时间隧道里徘徊不前的日本的复杂心情可以理解,但对于中国崛起的事实究竟是积极接受还是消极评价,其实无关中国的成长,却有碍日本的进退。”

  
过去20年来,日本可能是世界上最关注中国的国家之一,其看待中国的眼光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但迄今仍然没有学会平等相待。凡事只有从自我内省出发,而不是一味审视对方,才会有平等相待、和睦相处的可能。中日国家关系也是如此,真正的战略新互惠首先从改变心态做起。

  
《中文导报》通过事实报道、专家解读,同时以言论的方式传达见解,为中日经济逆转释疑解惑,成为弥补主流偏颇的重要舆论力量。

  
五、加强地方合作全面反映中国面貌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发展突飞猛进,各地面貌日新月异。中国各地赴日选才招商活动层出不穷,日本欲了解中国各地发展面貌搭建交流平台的呼声也是此起彼伏,这就为《中文导报》这样的华文传媒发挥作用提供了舞台。

  
过去两年,《中文导报》在走进中国、多次参加各种形式的国内考察和参访活动的同时,也与各地相关部门和地方媒体展开合作,努力把中国的声音传递到日本,把中国各地发展的新面貌展现给日本,起到了沟通和推广的积极作用。

  
比如,《中文导报》每年春节都与广东省侨办合作,刊登“广东向世界问好”专版,传递广东省长和省侨办主任的新春问候,并通过《侨乡广东》定期专版大力传播广东省的建设成就和侨务工作业绩,积极推介“新羊城十景”的评选活动等,在日本收到了良好反响。

  
《中文导报》也与四川各界紧密合作,多次刊登介绍成都、重庆等西部发展重镇的专版,效果良好。诸如“温江生态城专版”、“天府古镇专版”、“华文媒体走进五粮液专版”等,在日本刊出后,都引起热烈反响。《中文导报》还刊出专版介绍日企大力投资四川、著力布局西部,收到良好反馈。在汶川大地震周年纪念前后,《中文导报》专门派记者参加采访团,真实记录报道了四川在震后重建复兴方面的成就,赢得在日读者关注。

  
2011年起,《中文导报》更与江苏海外联谊协会携手合作,开办了“今日江苏”专刊,每月以整版篇幅全面介绍江苏的发展成就和人民的生活面貌。特别在311大地震发生之后,“今日江苏”专刊如期刊发,为震后的日本、在日华人和旅日江苏侨胞输送了温暖,提供了信心。

  
2012年以来,《中文导报》还与上海、北京、天津各地的侨务系统合作,通过定期刊登《今日京华》等专版和不定期等的报道,把中国各地的最新面貌传递给日本、传递给主流社会,发挥了积极的桥梁作用。

  
《中文导报》甘做民间公共外交的一环

  
多年来,《中文导报》从海外华文媒体的独特立场和视角出发,促进中日关系、传递华人心声,在民间公共外交舞台上扮演了角色,受到日本主流社会和中国有识之士的高度评价和赞赏。

  
过去20年,中日关系由蜜月进入了务实阶段,两个国家的地位、实力、影响力发生了逆向地壳运动。当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中日之间发生新变化和新流向时,《中文导报》始终坚持做潮流中一座坚守的桥梁,坚守华人立场、面向主流发声,努力发挥着缩小落差、填埋鸿沟、推动交流、增进理解、在中日之间传递正能量的作用。

  
2013.7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2013
    海外华媒助力同圆共享“中国梦” 
    第七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聚焦中国梦 
    世界中文报协聚会首尔直面挑战 
    《中文导报》为中日关系传递正能量 
 
Copyright ◎ 2008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