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年度回眸 >> 2009
字体∶
《中文导报》这两年

杨文凯 (发表日期:2009-10-13 10:07:10 阅读人次:1265 回复数:0)

  《中文导报》这两年

  
——兼论危机之下华文媒体的生存之道

  
■《中文导报》社长兼总编辑 杨文凯

  
2008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并蔓延到实体经济,导致经济环境严重恶化。受到经济大势的影响,特别是面对快速膨胀的网络媒体的压迫,以报纸为主的平面媒体进入了真正的严冬。处于如此严峻的环境,《中文导报》也面临著自我挑战和自我转型的需要。

  
自1992年起步以来,《中文导报》秉持“中文常在我心中”的文化理念,在异文化的环境里,坚持了传播弘扬中华文化的事业。多年来,《中文导报》看到了信息浪潮风起云涌、新兴媒体层出不穷;经历了中国经济高速起飞,中国文化成为全球热潮;也见证了日本社会由封闭走向开放,华人社会成为日本国际化重要推动力的事实。在过去两年里,《中文导报》继续坚守华人主场,开拓电子媒介新空间,并与日本主流媒体合作,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环境里,坚持打造唯我独有的“这一份”报纸,成为日本华人社会真正的代言,也架设起中日大交流时代不可或缺的桥梁。

  
日本二次开国寄望中国

  
2009年3月6日,日本政府内阁会议通过《出入国管理法改正案》,并提交国会审议;与此同时,另一份《促进外国人访日旅行的中长期战略》(案)也新鲜出炉。这两份政策报告,分别针对“在日外国人”和“来日外国人”提出了政策缓和措施,共同构成了日本面向21世纪的新外国人政策提案。

  
日本希望通过“入管改正法”吸引更多优秀的头脑和安定的劳动力来日生活、工作,也期待通过推行“观光立国”国策,树立“日本”品牌,至2020年打造每年吸引2000万外国人访日的巨大观光产业,从而挤身世界观光大国行列。对于走向老龄少子化的日本来说,这是死活问题,是涉及社会兴衰和国家存亡的大问题;对于不断成长扩大的华人社会而言,这蕴含著巨大的成长空间,也为中文报纸提供了发展机遇。两份政策提案,若能通过法律程序和行政手段,由口号落实为行动,将对日本社会的未来产生积极重大的影响,其效应不啻于日本在明治维新一个半世纪以后实施第二次开国。

  
日本开放外国人政策,亚洲国家可得近水楼台之便。与日本一衣带水比邻而居的中国,更因拥有巨大的人材资源和人力资源,在事实上成为日本达成引进劳动力和吸引观光客数字大目标的有力保证。统计显示,目前,在日华人达到75万,已是日本最大的外来旅群,被称为外国人社会中的“最大势力”;而两岸三地访日中华游客已接近每年300万人,也位居访日外国人首位。特别是中国大陆访日人数,在金融风暴打压外国游客锐减的情势下,继续保持高昂的增涨态势,在2009年首季不跌反升,在访日外国人中一枝独秀。所以,如果说日本在明治时代实行首次开国,其成功的寄望在于欧美;那么日本在21世纪推行二次开国,其成功的寄望当在中国,此话不虚。

  
由在日中国人和访日中国人组成的华人社会,正成为日本二次开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推动力量,也为在日中文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可能。为此,《中文导报》将以平面媒体为依托,努力打造报纸、网络、电视、手机互相融合的立体化数码媒体平台。

  
《中文导报》坚守华人主场

  
《中文导报》创刊以来,一直坚持“中文常在我心中”的文化理念,坚持进行深入而扎实的华人报道,紧贴社会脉落,坚守华人主场,成为在日本记录华人社会发展、推动中日互相理解的重要力量之一。过去两年里,《中文导报》在办好报纸的同时,还为“第九届世界华商大会”提供了全面的媒体支持,独立承办了“中华小姐环球大赛日本选拔赛”,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电视观摩会和庆祝宴会等活动,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中文导报社在2008年编撰出版了《在日华人白皮书》和《在日中国人万事通》两部书,并举办盛大出版纪念祝贺会。这两部书,汇集了日本华侨华人社会发展的成果,也见证《中文导报》十数年如一日扎根社会、服务华人、为社群留影、为时代存证的努力。

  
《在日华人白皮书》作为中文导报创刊纪念之一,是由中文导报编辑部全员参与策划、采访、写作,历时10个月而汇成的大型主题报道集,是中文导报交出的一份综合性的社会报告。“白皮书”以在日华人的生活课题和生存现状为依据,分为十大主题,基本上涵盖了在日华人社会各方面,既有现实参考价值,又有历史留存意义,更是对中文导报长年坚持的华人报道做出了一个阶段性总结。

  
作为“白皮书”的配套出版物,《在日中国人万事通》也受到欢迎。《在日中国人万事通》,汇集了详尽旅日信息和实用生活资料,为广大华人,特别是初来乍到日本的新华侨和留学生们提供了切实便利的在日生活指南。该书曾推出过2000年版和2003年版,利用最新资料而添删、整理、补充、完成的2008年版应时而生,必定成为华人在日生活的案头必备。

  
十多年来,时代和社会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利弊互现的报业环境:一方面,旅日华人社会人数不断增长,样式日益丰富,跃升为日本最大的外来族群,为华文报业的成长提供著丰沛的土壤;另一方面,信息社会的突飞猛进引发出随意点击、间歇阅读等短期行为渐成大流,削弱了报业应该具有的深度和厚度,也影响著报业自我提升所需要的客观环境和主观信心。

  
《中文导报》在时代变化的激流中能够表现出自我把持的从容,原因在于报纸始终坚守华人主场,坚持为华人社会鼓与呼。近年来,《中文导报》循序渐进地实施了一系列调整、改善、整合,都是为了更充分地服务华人社会,为了更成熟地记录华人社会发展的历史。“白皮书”和“万事通”顺利出版,正是《中文导报》不弃不离华人社会、自觉履行媒体使命的具体成果之一。书中提出的课题和忧虑、融入的关注和思考,值得华人社会重视和探讨。

  
华人作为日本最大的外来族群,离百万人时代为期不远,而定居倾向和稳定生活正成为最突出的特点。尽管新一代留学生仍然关心升学、就职等现实问题,大批研修生实习生仍然在争取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但更广泛的稳定型华人在日安居乐业,或者说安身立命之后,已把目光投向了买房、买车、医疗、保险,以及孩子教育和老有所养等问题。华人融入主流,意味著他们不再是日本社会中孤独的群体,而是与日本国民思考同样的人生课题、分享同样的生活福祉、承担同样的社会忧虑。正是基于这样的分析和认识,《中文导报》对华人社会的报道拓宽了视野,也提升了层次,正在更深入更广阔的领域里展开。

  
“白皮书”和“万事通”相继出版,展示了《中文导报》坚守华人主场的真心、服务华人社会的热心、记录时代和社会的雄心、把在日华人推向主流推向世界的野心。

  
主流关注华人的时代来临了

  
在《中文导报》出版《在日华人白皮书》之后,日本主流大报《朝日新闻》也从2009年2月份开始,推出了以“在日华人”为题的年度大型专题报道。本次年度企划,拟每月规划一个主题,用3-4篇的专题篇幅,连续而集中地深入报道在日外国人中的“最大势力”——在日华人。自日本近代新闻史开篇以来,主流媒体以如此巨大的篇幅、如此周详的企划、如此缜密的系统、如此深入的采访,突出报道一个外来族群,尚属首次。《中主导报》应邀参与系列专题的中文翻译和转载工作,成为这次年度巨献的重要合作伙伴,体现了华文媒体的实力和存在感,也引起了海内外的关注。

  
《朝日新闻》推出华人专题报道,透露出强烈的信息是,日本主流社会关注华人、重视华人、分析华人、研究华人的时代已经到来。日本法务省每年都会公布人口统计数字,在日中国人的登录人数在2008年第一次跃居外来族群首位,成为在日外国人社会中的“最大势力”。不过,数字总是平淡的、枯燥的,而华人社会具体的生存状态、细微的生活样式却是生动的、鲜活的、丰富的、具有成长性的。近年来,在日华人涌现的生气、爆发的活力,丝毫不亚于日本主流,甚至直接影响并感染著主流社会。

  
面对华人社会节节攀升和多元发展的现实,新闻媒体除了及时报道数字统计以外,还必须致力于归纳群体特征、发掘人生细节、揭示整体面貌、追踪发展趋势。报纸应该做的工作就是不断接触个体、发掘细节,努力感受生活、把握状态。多年来,《中文导报》坚守这样的新闻理念,展开多样的报道实践,以自己的努力为报道华人社会积累了成果、奠定了基础——这是《中文导报》在本次项目合作中成为不二之选的主要原因。

  
日本的新华人媒体诞生十余年,经历了从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业余到专业的发展和进步,如今终于拥有了与主流媒体平等对话、相互合作的可能。这是中文媒体走向成熟、受到主流肯定的标志,也是华人社会的骄傲和自豪。在21世纪的信息化时代,媒体的存在方式多种多样,媒体存在价值受到严峻挑战。媒体应该为社会做什么?能够为社会做什么?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媒体存在的价值论哲学。

  
事实上,即使在信息越来越个性化和大众化的多元社会里,那些有理想、有追求、有责任感的媒体还是毅然选择采写活生生的唯我独有的新闻报道:始终愿意给与和付出,而不是一味向社会索取;始终愿意倾听大众疾苦,感受民生气息,而不是一味地向市场低头,唯金钱和权力马首是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华人主流媒体与日本主流媒体达成了共识,开启了意义不同凡响的合作先河,势必为书写在日华人的历史留下浓墨重彩。

  
导报电子版拓展媒介新空间

  
2008年10月,与平面印刷的《中文导报》纸面版式完全一样的“中文导报电子版”开发成功、公开上线,成为日益繁盛的“中文导报网”(www.chubun.com)上一个新亮点。

  
作为在日华文媒体中首家电子报纸,“中文导报电子版”先期推出免费试读服务,积极听取各方反馈意见,目的是使这份在日本有代表性的华文大报能进一步拓展媒介空间、扩大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提供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年轻化阅读、便携式阅读、长效性阅读的新可能。

  
近年来,新一代电子报纸和电子杂志的开发传播,成为传媒界和投资方的热点。在美国,包括《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波士顿环球报》、《今日美国》等主流报纸在内的60馀家媒体早就通过互联网发行了电子报纸;在中国,众多主流报纸,尤其是蓬勃发展的都市报也发行了电子报纸,与纸面配合,为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生活习惯、不同阅读取向的分众读者提供了多样化的传播和阅读选择。

  
置身这样的时代环境,《中文导报》清醒认识到,报纸与网络密切融和,纸面与电子相互转换,已成为平面媒体发展的大趋势。近一、两年来,《中文导报》在继续做好平面报纸,坚持“内容为王”的基础上,又大力开拓了多媒体传播平台。继“中文导报网”、“中文导报手机网”之后,本次又独立开发成功了“中文导报电子版”,为读者提供与日常读报一样的,可随意翻检、局部收放、图文并茂、充满实感的信息打包服务。

  
“中文导报电子版”,不同于此前已有的网络版数据信息,呈现为一份生动的、扎实的、拥有百分百感觉的真实的报纸。电子报纸兼具印刷界面与电子界面的阅读特点,其打破时空的特点将为报纸的传播和发行带来新的巨大潜力。随著以电脑为代表的更为轻便、简易的阅读终端的出现,电子报纸将重构读者与报纸的关系,拓展报纸的媒介空间,不仅让文字传播转化为图像,乃至音像传播,更可以从容实现传统报纸内容的二重传播、三重传播,达到“原创扩散”的传播效果。

  
随著新生代的成长、新阅读层的涌现,传统阅读方式的老化已经显而易见,不仅对一份报纸的生存,更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中文导报》开发电子报纸,推动多媒体融合,意在实现平面媒体与电子媒介的互动,强化媒体品牌的一体化和关联性,切实开拓报纸的新发行渠道,实现报纸生存方式的脱胎换骨,发展模式的升级换代。

  
在电视、网络等视听盛宴横行的年代,报纸是否还有生存的必要,还有发展的空间?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的是远见和卓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的是尝试和行动。随著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媒体视野和传播平台的不断开阔,像报纸这样平面印刷的传统媒体面临著越来越强烈的挑战。面对烽烟四起的新媒体挑战,沉默意味著衰退和死亡,只有应战才有生路。《中文导报》在传统报纸与新媒体的嫁接方面做出努力,当然希望有所收获——《中文导报》不仅是平面时代的在日华文媒体代表、同样也会成为电子时代的在日华文媒体领军。

  
《中文导报》永远站在发展新起点

  
在日本现存的华文媒体中,《中文导报》可谓是创刊时间长、出版期数多、媒体格调高的一份代表性报纸——《中文导报》奉献了一种原创的价值,展现出一份坚持的可贵。

  
创刊以来,《中文导报》始终站在华人社会报道的第一线,也成为中日关系报道的排头兵。将近800期的导报,伴随著一代人走过了近20年的漫长岁月,也影响著他们的下一代。多年来,《中文导报》坚持走原创新闻之路,至今仍是在日华人最为重要的、值得信赖的信息平台。在互联网络四通八达、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中文导报》依然深受华人喜爱,堪为难能可贵的信息渠道、心灵驿站、思维广场、生活伴侣。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在日华人社会经历了由求生存到谋发展的完整过程。《中文导报》靠脚到手勤的媒体人精神,以实地采访现场写作的专业方式,孜孜不倦地记录并见证著社会变迁和社群发展,自身也成为这个历史过程的象征性存在。

  
如果拿创刊初期的《中文导报》与今天的《中文导报》相比较,浓缩在报纸里的华人社会的生存状态和发展信息清晰可见,判若宵壤。今天,许多华人在日本落地生根、安居乐业。对于走向老龄少子化、寻求开放国际化的日本而言,定居型华人社会的成长壮大,符合社会发展与时代变化的需要;对于立足华人社会、铺设中日桥梁、面向广阔世界的《中文导报》来说,未来绝对意味著机遇、挑战、进步和发展。

  
回顾过去20年,中日关系由蜜月期进入了务实阶段,中日两个国家的地位、实力和影响也发生了上升与下滑相生相伴的逆向型地壳运动。当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中日之间发生著不断变化的新流向时,《中文导报》始终是潮流中一座坚守的桥梁,努力发挥著缩小落差、填埋鸿沟、推动交流、增进理解的作用。《中文导报》的时代导向作用,不仅表现为提供多样化信息服务,也体现在展开多种阅读方式、打造多种理解角度、演绎多种生存模式,为超世代的华人提供符合个性要求、充满时代特征的贴身服务。

  
今天的《中文导报》,依然站在华人社会成长的风口浪尖上,依然置身中日关系发展的近水楼台处,同时继续保持对时代潮流的敏锐感受,对媒体使命的深重自觉。时光是水,流成了浩瀚大江;岁月是沙,堆起了万丈高塔。展望未来,《中文导报》始终站在发展的新起点上,拥有著充足的信心,充满了挑战的欲望。

  
本文为作者参加“第五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时提交的论文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2009
    《中文导报》这两年  
    《中文导报》改版絮语  
 
Copyright ◎ 2008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