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陆传真 >> 2009
字体∶
G20确认中国主角地位

杨文凯 (发表日期:2009-04-27 13:32:26 阅读人次:1478 回复数:0)

  G20确认中国主角地位

  
包括全球主要经济体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4月2日在伦敦落幕。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各国领导人同意斥资1.1万亿美元挽救全球经济。这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G20集团举行的第二次峰会。正式会议于2日上午10点开始,经过两轮闭门会谈,峰会于当天下午四时左右结束,并确定了G20应对金融危机的系列决策。

  
在此次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表现得“放松而自信”,中国自如地发表了自己关于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主张,中国领导人成为峰会上真正的焦点。这次会议也开始寻求全球共识,推动“可持续经济的价值观和原则”。舆论认为,二十国集团已经替代发达国家组成的八国集团,成为讨论世界问题的首要论坛。

  
一、IMF和世界银行获增资1万亿

  
世界贸易额正在经历25年以来的首次下降,原因是保护主义的上升和贸易信贷的缩减使市场需求形势进一步恶化。领导人们重申在去年11月份华盛顿峰会上做出的承诺,即不设置任何新的投资或贸易壁垒,不采取任何新的出口限制措施,不实行任何违反世贸组织规则的出口刺激措施,同时也将迅速纠正任何此类措施。与会领导人还表示把这一承诺延长至2010年。

  
英国首相布朗宣布,二十国集团将采取共同政策,打击“避税天堂”,监管对冲基金并在金融系统重建信心,以避免危机重演。二十国集团首次把对冲基金置于金融监管之下,意味着对冲基金和经理人必须注册,需要披露包括杠杆率和流动性状况在内的相关信息,并对系统风险进行评估。同时,对冲基金必须具有一定的风险管理能力。

  
G20峰会声明提出,国际社会将新增1.1万亿美元用于加强信贷和贸易流动性。其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获得5000亿美元新增资金,以提高其为陷入财政困境的国家提供紧急贷款的能力。新增资金将主要来自日本、欧盟、中国等国家。 各方还就贸易融资计划达成一致,同意筹措2500亿美元贸易融资,以推动全球贸易增长。

  
英国首相布朗在会后的记者会上表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出售黄金储备,以帮助贫穷国家。此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中的发言权将增加。一直主张加强金融监管的法国和德国反应积极。德国总理默克尔形容这次峰会“非常、非常好,达成了一项历史性的妥协,将塑造一个更清晰的金融市场体系。”法国总统萨科奇则表示,峰会成果比他想象得要好,他感到非常高兴。

  
另外,二十国集团今年九月将于纽约召开第三次金融峰会,讨论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的议题。对于中国提议设立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的主张,因未能取得与会国的具体共识,将安排至秋天在美国纽约举行的第三轮峰会上再讨论。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发表演讲表示,俄罗斯赞成设立超主权储备货币的设想。

  
二、中国的主张:携手合作 同舟共济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4月2日在伦敦举行的G20金融峰会上讲话提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全力恢复世界经济增长,防止其陷入严重衰退;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维护开放自由的贸易投资环境;加快推进相关改革,重建国际金融秩序。我们应该进一步落实国际社会达成的共识,树立更坚定的信心,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实施更合理的改革,努力取得实质性成果。 ”

  
胡锦涛在峰会上全面讲述了中国的主张:

  
第一,进一步坚定信心。国际社会愿意加强协调和合作,具备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共同意愿。

  
第二,进一步加强合作。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是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的大背景下发生的,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合作应对是正确抉择。

  
第三,进一步推进改革。抓紧落实华盛顿峰会达成的重要共识,尤其要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一是加强金融监管合作,建立覆盖全球特别是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早期预警机制,提高早期应对能力;二是国际金融机构应该增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救助,中方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愿同各方积极探讨并作出应有贡献。同时,注资应该坚持权利和义务平衡、分摊和自愿相结合的原则,新增资金应该确保优先用于欠发达国家;三是金融稳定论坛应该发挥更大作用;四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该加强和改善对各方特别是主要储备货币发行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的监督,尤其应该加强对货币发行政策的监督;五是改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治理结构,提高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六是完善国际货币体系,健全储备货币发行调控机制,保持主要储备货币汇率相对稳定,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合理化。下一阶段,各方应该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出可供操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扎扎实实推进改革,创造有利于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

  
第四,进一步反对保护主义。共同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反对以各种借口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和各种以邻为壑的投资保护主义行为,共同反对滥用贸易救济措施。

  
第五,进一步支持发展中国家。

  
胡锦涛承诺,中国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成员,始终积极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中国保持了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中国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公司贸易融资计划,并决定提供首批15亿美元的融资支持;中国尽最大努力向有关国家提供支持和帮助,签署了总额达65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还积极参与清迈倡议多边化项下的货币储备库建设;中国组织了大型采购团赴海外采购,显示了中国坚持对外开放、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的坚定态度。

  
三、伦敦峰会中国展现新姿态

  
针对伦敦G20峰会,中国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势姿态,旨在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争取国际金融秩序话语权。

  
事实上,金融海啸爆发后,中国从未能像今天这样,在国际经济金融秩序大变革中,有条件、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合理要求。鉴于中国在全球对抗金融海啸上角色吃重,以及在新兴的“金砖四国”(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中含金量和影响力最大,中国在外交上采取罕见大动作,争取更多国际金融秩序的代表权和发言权。中国此次派出了包括6名部长级官员在内的逾百人的大规模代表团。舆论形容,如果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在文化和体育舞台上亮相的话,这次伦敦峰会堪称中国外交的新亮相。

  
4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伦敦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美国《纽约时报》4月2日报道,中国以全球经济强国身份参加G20峰会。外交分析人士一致表示,从尖锐批评美国的财政政策,到在南中国海问题上的唇枪舌剑,中国在外交和军事事务上表出现的坚决和自信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布鲁金斯学会学者李侃如说,中国人在主要的经济和战略问题上向来听从华盛顿,在美国政府提出理由以后才表示赞同或反对。但是“过去两个月里,在好几个问题上与中国人会谈时,中国人都是坐在那儿侃侃而谈,就像一个大国。正发生一种明显的变化。中国正更有信心地认为,它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国家,需要那样行事”。

  
欧洲媒体认为,即便经济危机的后果还无法完全看清,但今天有一点已经很明确,即它已经加速了国际权力关系的改变,并帮助中国朝着美国之外的另一个全球权力中心发展。对于“中国的崛起”来说,这场危机可能是一个历史转折点。在过去几周里,中国政府放弃了以往经常对华盛顿展示的外交克制:总理温家宝对中国购买的美国国债的安全性公开表达了担心;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甚至建议取消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同时创造独立于一国主权货币之外的超级货币。有评论说,此次峰会有三大“赢家”。一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构的资金规模由此扩大至现阶段的3倍,即从2500亿美元增加到7500亿美元;二是法德联盟:在两国呼吁下,与会领导人就加强金融监管力度达成共识;三是中国:中国凭借巨大的外汇储备,在峰会上发出了自己的声音,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对于G20集团的出现,有识之士分析称,在二战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以美国为核心的七国集团不仅主宰着全球经济和金融事务,而且还在世界政治与安全问题上表现得铁板一块。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这个集团却不堪一击。在这所谓的“七大工业国”之内,意大利和加拿大已经没有了声音;日本还在孤独地挣扎;美英与德法对峙,成了相互对垒的阵营。这种混乱局面,是现有世界秩序陷入困境的表征。二十国集团伦敦峰会,在根本意义上,就是旧秩序走向终结、新秩序开始萌芽的历史性象征。尤其应该看到,假若没有中国模式,当前的全球经济可能更加死气沉沉,复苏前景就必定少了一个希望、少了一个动力。

  
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指出,中国要求的两项——推出超主权国际货币和改变IMF的主导权结构,没有具体写入最后决议,这不奇怪,因为:第一,没有人指望像超主权货币这么大的事在一天会议中就能决定;第二,IMF本身的表决权、话语权是要在IMF的章程下才能改变,那是具体的问题,而不是高峰会议要解决的问题。但在实际效果上,在会议前,由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等官员提出改变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议题,已经让中国主导了这次峰会的议题。从这个意义讲,中国应该是峰会的大赢家,也标志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新面貌的开端。不过,陈志武也指出,中国成为世界的救世主,还早得很。

  
中文导报754期 2009。4。9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2009
    中美宣布减排目标受国际瞩目  
    力拓间谍门折射中日差距 
    茅于轼:中国问题在分配结构 
    深圳市长落马 广东势力遭围歼 
    G20确认中国主角地位 
    中原大旱再点水资源死穴 
 
Copyright ◎ 2008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