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集林 >> 2015
字体∶
刘洪友:和平友好樱花园见证华人樱花情结

杨文凯 (发表日期:2015-03-30 21:40:58 阅读人次:1146 回复数:0)

  


  
早春三月,樱花绽放,中国人访日赏樱的风气近年来愈见其盛。其实,樱花之繁盛和喧闹虽以日本为最,但樱花原产地却是喜马拉雅山地区,在宋代经中国传入日本。在中国各地,就有不少樱花胜景和赏樱圣地,让更多人不出国门也能领略到樱花季节那动人心魄的美。

  
目前,中国人的赏花劲头不输于日本人,国内的赏花名胜也是年年出彩,人满为患。湖北武汉大学樱花和武汉东湖磨山樱花在中国首屈一指,与日本弘前市、美国华盛顿并称三大赏樱胜地。据报道,两大景区在短短两天里就涌入了近40万中外游客,包括大量搭乘高铁、慕名而来的中国各地赏花游客。

  
昆明的五华区圆通山有上万平方米红白相间、花团锦簇的赏花区域;无锡鼋头渚樱花谷内有3万多株樱花也是堆云叠雪,蔚为壮观;北京玉渊潭公园每年举办“樱花节”,院内20余种、2000多株樱花竞相开放,沿湖形成“千米樱堤”。此外,广州百万葵园、上海顾村公园、南京鸡鸣寺、湖北清凉寨、山东青岛、辽宁旅顺等地,都是赏樱好去处。

  


  
南京和平友好樱花园

  
中国的赏樱文化日益兴盛,也与旅日华人抛洒心力从日本移植樱树、传播文化是分不开的。在南京,从中山陵到鸡鸣寺,再到牛首山的和平友好樱花园,美丽的樱花就与旅日华人刘洪友的不懈努力息息相关。

  
刘洪友先生是南京人,现任日本中国书法学院院长、南京艺术学院日本校校长、日中文化交流促进会理事长、全日本华人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等。刘洪友旅日20多年间,在组织中日书法交流、普及促进书法教育、提升个人书法创作方面成绩卓著。而刘洪友浓烈的樱花情结更是为人称道,也促使他在中日樱花交流方面留下了大手笔。

  
1993年,刘洪友就组织日本书道家们为南京中山陵捐赠了3500棵樱树,樱树长大后逐渐移种到鸡鸣寺两旁的大道上,形成了怡人的风景线。当年种下的小树苗不过3公分粗细,如今20多年过去了,树苗长成了枝繁叶茂、花期繁盛的大树,有20公分粗、3、4米高,成为南京新的风景点。

  
1995年,刘洪友联合中日书家在八达岭水关长城脚下建成了“长城碑林”,树立400余块书法作品碑,同时捐赠了5000株樱树。

  
2008年10月31日,由刘洪友散私财尽人力、历时六年推动的友好项目,由日本原首相海部俊树先生亲笔题名的“和平友好樱花园”,在南京正式开园。樱花园坐落在牛首山风景区,占地180亩,经过三期建设,最终将在六朝古都中国南京建成大规模的中日交流名胜、日本文化村、汉字文化研究中心、书法教育基地。

  
2010年4月13日,首届中日赏樱大会和中国书法博物馆庭外书法碑刻揭幕仪式,在南京和平友好樱花园隆重举行。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日中友好议员联盟会长、众议员、前外务大臣高村正彦率150余名日本书法家、企业家专程访问了南京,与南京市领导、省市书法界共400多人参加了大型赏樱系列活动。

  
刘洪友告诉《中文导报》记者,南京人有“春到牛首踏青、秋到栖霞赏枫”之说,“和平友好樱花园”已经种植了8000多棵樱树,为春天的牛首山增添了盎然春意。每年樱花开放时节,樱花园都会免费开放一个月让市民观赏,赏樱人群逐年增加,汇聚成为南京的新名胜。

  
身为艺术家,刘洪友谈起樱花如数家珍。中国人为什么也喜欢樱花,近年来为何热衷赏花?刘洪友认为,樱花的美不言而喻,樱花热情奔放、花期短暂,在瞬间把美奉献给世界,也体现了禅意思想。樱花从中国传到日本,如今也需要把这样的美带回中国,通过美的回归和美的交流,为中日架设理解和友好的桥梁。所以,多年来不遗余力地把樱花移植回中国,可谓一举两得。

  
刘洪友表示,推动中日友好,应该从文化做起。创建“和平友好樱花园” 的初衷,就是以文化和艺术搭台,站在一个综合性的高起点上,让更多的南京人了解日本,也让日本人了解中国人民渴望和平与美好生活的愿望。他希望通过缤纷的樱花,把多年来接触和了解到日本各界的友好情谊,把纯正的日本古典文化和现代文明,把日本人民反对战争、倡导和平的心声传达给南京,传送给中国人民。

  
缤纷绚烂的樱花季节已经来临,无论是华侨华人在日赏花,还是中国游客访日赏花,抑或是中国民众在国内赏花,所见所闻都是樱吹雪、樱花雨,切身的感受也都相同,那就是美丽赏心悦目、文化理解共享、和平来自不易、友好难能可贵。花树缤纷,四季有时,自然和人生都在轮回中,莫辜负良辰美景。

  
中文导报 第1041期 2015.4.2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2015
    陈 敏:旅日音乐生涯25周年感动揭幕 
    庚 欣:日美安保制度性转变将引发连锁反应 
    武田一显:用中国人的话语讲说日本 
    稻垣正夫:日中各界告别ADK老会长稻垣正夫 
    张 潇:留日学生发起“中日友好抱一抱” 
    晋 鸥:在艺术享受中优雅地老去 
    陈学全:念过八旬依然保持批判精神和好奇心 
    刘洪友:“国际书法艺术展”现活力魅力魄力 
    刘洪友:和平友好樱花园见证华人樱花情结 
    周 斌:我是中国领导人的翻译——中日外交最后的证言 
    胡鞍钢:解读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Copyright ◎ 2008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