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间物语 >> 2012
字体∶
莫言把中国故事讲到西方殿堂

人间物语 (发表日期:2012-12-10 18:17:21 阅读人次:1381 回复数:0)

  


  
作为历史上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于当地时间12月6日上午抵达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参加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莫言离开北京首都机场时,以八个字道出临行感受:“阳光灿烂,感受很好。”

  
此次诺奖评委会给莫言的颁奖名额是14人,同行者包括莫言的妻子杜勤兰、女儿管笑笑、莫言的一位焦姓好友、9位翻译家,以及山东省高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邵春生。在莫言邀请的朋友中,翻译家占了半数以上。莫言说,“我有权邀请大概十几个客人参加这个典礼,其中有几位对翻译中国当代文学做出很大贡献的翻译家,比如美国的葛浩文先生,日本的吉田富夫教授,意大利的李莎、丽塔,法国的杜特莱、沙德莱晨等。我觉得,他们确实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一、莫言瑞典领奖行程紧凑

  
九名诺贝尔奖得主12月6日抵达斯德哥尔摩。他们在一周里参加很多活动,高潮是12月10日的诺奖颁奖仪式和诺贝尔晚宴。

  
莫言参加活动日程包括:12月6日19点,出席在瑞典学院大厅举办的新闻发布会,这是莫言在斯德哥尔摩的首次公开亮相;12月8日0点30分,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演讲,主题是“文学、故事、家乡、亲人”;12月9日2点,在斯德哥尔摩音乐会大厅出席诺贝尔奖音乐会;12月10日23点30分,在斯德哥尔摩音乐会大厅参加诺贝尔奖颁奖典礼;12月11日2点,在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出席诺贝尔奖晚宴,瑞典国王、王后、议会成员等一起参加。12月13日,莫言在瑞典皇家剧院对话陈安娜,陈安娜是莫言作品的瑞典语译者。

  
今年的首场新闻发布会,参加人数和往年差不多,但可以看到大部分是亚洲人的面孔。诺奖基金会的公关经理庞提基斯说,大约一半的记者都来自中国。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新浪网等10来家主流媒体都出席了新闻发布会,报道阵容强大。日本媒体也来了20多人,亚洲面孔成了主流。

  
二、诺奖是颁给作家的,不是给国家的

  
莫言在瑞典学院大厅参加诺贝尔奖发布会时,明确表示诺贝尔奖从来就是颁给一个作家,而不是一个国家的。

  
有记者问:莫言先生,此次来到斯德哥尔摩,除了领奖,还有什么是你最大的目的?莫言说:我知道大家等了我很久,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我没有能够更早地来到。我来斯德哥尔摩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来领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来参加记者招待会。很多人把这个记者招待会描述得十分可怕,我也知道有一些人把我描述得好像也很可怕,结果我来了以后发现你们并不可怕,我相信你们看到我以后也会感觉到我也不可怕,我们大家都是差不多的人。

  
莫言同时表示:我想获奖就是我个人的事情,诺贝尔文学奖从来都是颁给一个作家的,而不是颁给一个国家的。当然我相信我获奖以后会引起中国读者对文学的热情,我也希望因为我的获奖,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一个积极的推进作用。

  
在会上,莫言用“心如巨石,风吹不动”来形容自己此时的心情。莫言称自己仍然是农民的儿子,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知道自己的水平到底有多高,今后还想继续保持谦虚的本色。不同的是,现在骑车上街会有粉丝来拍照。目前他烦于记者采访不断,最希望回到书桌前。他希望可以打破诺奖魔咒,创作出更好作品。他说:“我得奖后说过,我希望大家把对我的热情转移到中国广大的作家身上去,也希望由阅读莫言一个人的作品转移到阅读更多人的作品上去。”

  


  
三、莫言讲故事完成诺贝尔演讲

  
12月7日,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文学院所作的文学讲座,被认为是他在诺贝尔颁奖周最重要的一次活动。此前莫言已经表示:讲故事是人类的天性。我们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长大以后变成讲故事的人。但是讲故事变成一种职业以后,目的就不仅仅是愉悦他人,而是用自己的故事来表达对人生社会的种种看法,用故事来歌颂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恶丑。所以讲故事是件很严谨的事情。故事里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最好的故事是让每个读者在故事里都能看到他自己。所以我要向这个方向努力。

  
在这篇题为《讲故事的人》的演讲中,莫言首先回忆了自己去世的母亲,透露了自己如何开始创作小说,还对自己的几部主要作品做了评价。最后他用三个小故事结束演讲,寓意深刻。

  
故事一:“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我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泪水。我还看到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学之间,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里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他睁着大眼看着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惊讶或者是困惑的神情。

  
事后,我向老师报告了这位同学的行为。为此,学校给了这位同学一个警告处分。多年之后,当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师忏悔时,老师说,那天来找他说这件事的,有十几个同学。这位同学十几年前就已去世,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这件事让我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故事二:“三十多年前,我还在部队工作。有一天晚上,我在办公室看书,有一位老长官推门进来,看了一眼我对面的位置,自言自语道:噢,没有人?我随即站了起来,高声说难道我不是人吗?那位老长官被我顶得面红耳赤,尴尬而退。为此事,我洋洋得意了许久,以为自己是个英勇的斗士,但事过多年后,我却为此深感内疚。”

  
故事三:“这是许多年前我爷爷讲给我听过的,有八个外出打工的泥瓦匠,为避一场暴雨,躲进了一座破庙。外边的雷声一阵紧似一阵,一个个的火球,在庙门外滚来滚去。空中似乎还有吱吱的龙叫声。众人都胆战心惊,面如土色。有一个人说:我们八个人中,必定一个人干过伤天害理的坏事,谁干过坏事,就自己走出庙接受惩罚吧,免得让好人受到牵连。自然没有人愿意出去。又有人提议道:既然大家都不想出去,那我们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外抛吧,谁的草帽被刮出庙门,就说明谁干了坏事,那就请他出去接受惩罚。

  
于是大家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庙门外抛,七个人的草帽被刮回了庙内,只有一个人的草帽被卷了出去。大家就催这个人出去受罚,他自然不愿出去,众人便将他抬起来扔出了庙门。故事结局我估计大家都猜到了,那个人被扔出庙门,那座破庙轰然倒塌。”

  
莫言最后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获奖之后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坚信真理和正义是存在的,在今后的岁月里我将继续讲我的故事。谢谢大家!

  
对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来说,讲座本身的意义超过领奖仪式。莫言的讲话题为《讲故事的人》,强调了其文学历程中那种微言大义,通过讲故事叙说普遍人性的理念。瑞典近日连降大雪,交通不便,但仍有许多人前来聆听讲座,瑞典文学院大厅座无虚席。莫言演讲完毕,全体起立鼓掌。

  
四、莫言获奖讲故事褒贬不一

  
百年来的诺贝尔奖,一直是世界上奖励文化和科学进步最著名的奖项。不过,因为获奖者中有西藏流亡精神领袖达赖喇嘛,华裔作家高行健,中国异议人士刘晓波,诺贝尔奖也是多年来令中国人感到纠葛的颁奖。本次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未能摆脱争议。

  
莫言出席诺贝尔文学奖新闻发布会,面对外国媒体咄咄逼人的反复提问,他淡定地回答:“我从来都喜欢独来独往,当别人胁迫我干一件事的时候我从来不干,逼我表态的时候我也不会表态,这是我几十年来一贯的态度。”路透社称,莫言行走在一条“微妙的细线上”,拒绝直接回应西方记者提出的关于刘晓波的问题。新闻发布会后有瑞典记者表示:莫言让人印象深刻,一定会去读他的书。

  
莫言的诺贝尔演讲,颇富诗意,穿插了大量他对母亲、亲戚、家乡的叙述和回忆,感人至深。有网络评论写道:“饥饿,苦难,人性是他演讲的主旨。人都有很多这样那样的缺点,莫言的坦诚和忏悔,给我留下了深深地印象。他,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向莫言勤劳善良的母亲致敬!”

  
诗人王久辛评论说:世界文明的标准不能没有中国文明的参与,包括思想、文化、艺术及文学的评价标准与体系。莫言的获奖,虽然不能说他已经参与了世界文明标准规则的建设,但最少他开始影响西方文明,开始向西方渗透了。也就是说,开始真正影响世界啦。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企业家孟繁韶发微博称:此时,我正在莫言的家乡,看他的获奖感言。以前曾说“剪纸”、“扑灰年画”、“泥塑”为高密三绝,家乡的人说,现在有四绝了。

  
不过也有否定意见称“演讲深度不够”、“语言不好”。更有人直接批评莫言的演讲内容太肤浅,缺乏理论深度。

  
中文导报 第931期 2012.12.13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2012
    莫言把中国故事讲到西方殿堂 
    感言:“中日友好杯”代表大家的期待 
    王一亭后人重敲中日“友好之钟” 
    中华总商会会长严浩:挑战自我无愧今生 
    上海:实现“中国梦”的地方 
    生逢大增税时代 华人情何以堪 
    行走中国之云南印象纪行 
    华媒行走中国 ▪ 聚焦七彩云南 
    仙台育英学园中国留学生跨越灾难奔赴前程 
    东京中央春拍会成市场风向标 
 
Copyright ◎ 2008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