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日关系 >> 2010
字体∶
朱建荣:中国被逼到墙角绝地反击

杨文凯 (发表日期:2010-09-30 18:38:10 阅读人次:1382 回复数:0)

  中国被逼到墙角绝地反击

  
——朱建荣谈钓鱼岛撞船后的中日关系

  
中国福建渔船于9月7日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同日本海上保安厅巡视船相碰撞,日方扣船押人,酿成了以钓鱼岛为核心的中日领土纷争的最新事件。日方不顾中方不断升级的抗议和反制措施,对中国渔船船长詹其雄延期扣押,激起了中国和全球华人的抗争,也把中日关系又一次推上了风口浪尖。迫于内外巨大压力,日本于9月24日宣布释放被扣留了两个多星期的中国船长,詹其雄于25日乘中国政府包机安全返抵福州。撞船事件虽然暂告段落,但如何看待本次中方的强硬对应,如何看待中日关系的走向,依然引人关注。日本华人教授会议代表、东洋学园大学教授朱建荣先生接受《中文导报》专访,对事件进行了解读。

  
朱建荣首先表示:9月24日,日本冲绳那霸地方检察厅决定释放中国船长詹其雄,并“免于处分”即不再具体追究责任,由此中日两国乃至世界都关注的中日领土纷争出现峰回路转,避免了两国发生正面冲撞的最危险的可能性。

  
本次事件发生后,中国方面的反应如此强硬,超出日方预料,日本有些人认为是因为中国现在“财大气粗”“以势压人”,而日本释放船长正是屈服于中方的压力。不过,朱建荣认为,中国的强硬对应,并不是因为中国经济发展了而持强凌弱,一系列组合拳式的强硬对应不是出于本愿,而是被日方逼到了墙角,不得已而为之。

  
朱建荣分析,日方抓扣中国船长后,明知船长祖母因此而突然去世,却仍然将他拘押十天后又延长十天,还要进行司法起诉和审判,其不讲人情、不顾外交常理的强硬措施起之于民主党代表选举之前,不少海外华人学者认为其背后有故意显示“维护国益”而做政治利用的可能。另一方面,在美军基地仍要留在冲绳的问题上,当地人民的不满反应之强烈超出预期,政府也需要在附近制造一些“中国威胁”来转移民众压力。

  
事件发生后,令中国方面最为敏感和不能接受的是,日方企图通过首次在该海域适用国内法,把“实际控制”推向“法律控制”。如果这次判例成为事实,在中日围绕钓鱼岛的长期领土争端中将为日方增加筹码,这是中方无论如何不能容忍和接受的。有关钓鱼岛争端,中日双方在90年代中后期的桥本内阁时代达成过默契,即“搁置争议、维持现状”。但日本政府从去年以来推动包括钓鱼岛在内的离岛即偏远小岛的“国有化”,而本次又要对撞船事件进行司法处理,这不免让中方怀疑日本在钓鱼岛领土纷争问题上有所动作。所以,中方不得不做出强硬反应,以制止日方的“偷跑越线”。

  
所幸,经过台面上的激烈交锋和台面下各种渠道的沟通,中日双方最高层最终在维护战略性互惠关系、同时兼顾国内国民感情这一点上达成了共识。菅直人首相在联合国的发言中谈到了发展日中关系的重要性,中国外交部声明也强调了发展中日友好关系的立场不变。从目前为止事件的处理情况来看,中日双方尤其是日本的有识之士真正开始忧虑如果关系进一步恶化将会变得不可收拾。台湾人士分析,在地球背面纽约的交锋是一个转折点,温总理在当地讲的重话有三层意思。一是告诉海内外华人政府会坚决维护国家利益;二是再次强烈提醒也正在纽约访问的日本领导人(首相和外相)认清问题之严重性;三是宣示于世界,日本挑起了中日之间的领土争端。日本官方持“不存在领土问题”的立场,而事件扩大反而使得全世界都来关注中日之间的领土争端,“偷跑越线”变得因小失大。

  
中国船长获释后,中日双方对立的民族情绪依然比较高涨。日本有些人认为失了面子,是外交屈辱;中国随着经济增长、人权意识活跃、互联网发展等,社会走向多元化,民众在领土问题上更加敏感,要求更加强烈。而朱建荣认为,钓鱼岛问题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虽然中国国内不乏强硬的声音,要求趁现在就着手解决该问题,但当年邓小平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思路还是需要坚持下去。

  
在中共十六大政治报告(2002年)中,延续邓小平的发展战略,判断到2020年之前是中国的“战略机遇期”,即在这期间大国之间发生直接冲突的可能性不大,中国要抓住时机发展、充实自己,首先在经济上赶超发达国家。这才是大战略和必须坚持的政策首要。类似这次的突发事件,今后还有可能在边境各处发生,但中国人的长处就是有战略眼光,要抓住战略和政策之首要,冷静处理各类具体问题。这一思路不应该改变。

  
目前,国内有观点认为日方有求于中国更多,朱建荣坦率地认为综合地看事实未必如此,中日关系实际上是双方互为需要,彼此都很重要。具体的在一些经济领域,包括对华出口和访日游客剧增,日本依赖于中国多一点,但在经济上日本对中国同样重要。从更长远角度和大视野来看,日本对中国的重要性,不仅在于经济,还涉及到稳定周边环境、台湾问题,以及同今后主要的竞争对手美国进行战略博弈等方面。有句话说,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现在和今后的中日关系都是如此。中日两国如果不携手合作,就不可能有东亚共同体和亚洲人自主管理亚洲的未来。中国还应该积极评价和鼓励日本在诸如环保节能、食品安全等方面在亚洲多多发挥主导作用。

  
船长释放后,中日关系要恢复友好气氛还需要一段时间。朱建荣教授就中国政府和在日华人如何对日本国民做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需要对日本国民做好有理有节的各种说明。比如,中方本次提出的一系列反制措施,是针对事件本身,是与日本政府的博弈,不是针对广大日本人民的。1000名日本青少年参观上海世博会延期、偶像组合SMAP上海公演延期,中方的深层考虑实际上是为了避免他们在中国可能遇到“不测事件”。中国也和日本一样可能有情绪失控的人,访华的日本青少年尤其是著名演员万一受到冲击,日本舆论马上会大肆渲染,事情一下子会变得对中国十分不利。这对国民感情的负面影响可能比目前暂缓让他们去中国要大10至20倍。

  
其次,要让日本朋友认识到,中国不是日本的威胁,中国经济成长是日本发展的机会。中国的军事力量绝对不构成威胁,更不会动用武力去争夺几个无人荒岛。钓鱼岛问题,主要还是政治和外交问题,钓鱼岛没有军事价值,如果中日发生军事冲突,恰恰给美国介入提供了理由。日本人对中国崛起抱有担心,是由以前的优越感变为如今的失落感造成的。日本以前侵略过中国,所以一部分人以他们的思维方式担心中国强大后会以牙还牙。而这种对华负面心理的存在,给了一些别有用心者以可乘之机,也会影响很多日本人对一些中日关系问题的客观判断。

  
朱建荣表示,在日华人社会已有80万人。在中日之间发生重大冲突时,大家的处境都非常微妙。这次事件发生后,横滨、神户的中华学校受到了右翼恐吓。作为生活在日本的华侨华人,我们要相信中日关系的大格局不会改变,更要相信随着中国的发展,祖国对在日华人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会越来越强。我们每个个人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还是要继续与更多的日本朋友和睦相处,保持发展友好亲近的关系。其实,大多数日本国民对中国并不抱有敌意,许多误解也是出于媒体的误导。有关钓鱼岛问题的来龙去脉和历史归属,可以向日本朋友推荐已故历史学家井上清先生和横滨国立大学教授村田忠禧先生的有关著作。与其做口头论争,不如劝对方学习历史,了解真相,然后搁置争端,一起重视现实合作,和平友好相处。

  
中文导报 第825期 2010.10.1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2010
    白西绅一郎:中日需签署第五个政治文件 
    APEC只走出了万里第一步 
    中国终将成为负责任的王道大国 
    中日爆发对抗性保钓大示威 
    中断交流观光业界受损首当其冲 
    朱建荣:中国被逼到墙角绝地反击 
    共同舆论调查显示2050年中日国家像 
    日本正式启动销毁在华遗弃化武 
    中国超越日本成全球老二 
    野田毅:缺乏人才是日本政治最大危机 
    日本政界出现称羡中国体制声音 
    森田实:希望选举促成景气恢复内阁 
    圆顺子:建立吸引外国人的综合配套政策 
    日本国会议员出现“中国留学组” 
    第11代中国驻日大使程永华履新  
    关志雄解析中国GDP赶超日本的真实内涵  
    中国强大不同于对外强硬 
    崔天凯:出使日本成宝贵人生财富 
    日中处理遗弃化武柳暗花明  
    鸠山政权百日检证:危笃  
    崔天凯新年会告别各界友人 
    2009中日关系十大新闻 
 
Copyright ◎ 2008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