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散文随笔 >> 2019
字体∶
为陈允吉师八十寿:感受拳拳之心

杨文凯 (发表日期:2019-03-09 17:42:21 阅读人次:539 回复数:0)

  我是1987年入读复旦大学中文系,1991年毕业的。其间,陈允吉先生在1988年出任中文系主任,并出版重要学术专著《唐音佛教辨思录》,开辟了唐代文学与佛教研究的新路径。在我的印象中,允吉师与历届学生都很熟,不惟主持中文系工作那些年,这与他一向关爱学生、好与学生交朋友的性格分不开。

  
我不是允吉师的入室弟子,只是他桃李满天下的众多学生中的一员。1995年我负笈东瀛,后参加《中文导报》的工作,忙碌至今,年届天命。回顾当年选择入读复旦中文系,想当学者,后来世易时移,做了报人,唯一聊以自慰的是始终没有脱离“中文”的大范畴。对此,我坦然接受一切源于自然的选择,一切都是最好的结果。

  
2017年12月,我回到复旦校园,有幸参加了中文学科百年论坛,看到很多熟悉的面孔老当益壮,见证我们的中文系欣欣向荣,感到由衷自豪。特别是看到了已经78岁的陈允吉先生作为教师代表上台发言,纵使时光流逝三十载,依然感受得到他的演讲如黄钟大吕,情绪高昂,思维敏捷,精气十足,洋溢着鼓舞人心的感染力,充满着乐观励志的正能量。

  
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允吉师讲到他在复旦读书工作、与中文系相伴相随一个甲子,有三个关键的时间节点:18岁入学,48岁担任系主任,78岁年迎来中文系百年,自己的人生也与中文系一样,不是完成时,而是新出发。他感慨道:“这六十年,我看到复旦中文系有很多成就,总的一句话,就是现在我们的中文学科是处在中文系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无疑,允吉师的人生历程,是时代的缩影,是复旦的记忆,也是那一代知识人的骄傲。当时,允吉师还深情回顾了复旦老先生的风采,讲述了大师们的趣闻掌故,让人真切感受到薪火相传、人才鼎盛是中文系的传统所在,生命所系。

  
最近欣闻允吉师已过杖朝之年,可喜可贺。旧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如今“人生百年”的时代,八旬不过中寿,前路坦荡,高寿可期。允吉师的学术起点源于早年在中文系亲聆老一辈授课,亲炙大师们的风采,当过很多老先生的课代表,在专业和人脉上都积累了基础。他毕业留校后跟陈子展先生读《诗经》,随蒋天枢先生学先秦文学,特别在70年代参加《二十四史》的旧唐书、新唐书、新五代史等点校工作,担任了点校组组长,得以与朱东润先生、吴文祺先生、张世禄先生、胡裕树先生、王运熙先生等几乎天天见面,在一起长达数年,耳濡目染,辄受启迪,日积月累,得益越多;同时也有机缘接触佛理,潜心研读佛经,开始了佛教与中国文学关系的研究。

  
允吉师的学术人生,可以概括为学术研究和教书育人两部分。在学术方面,他是魏晋南北朝唐代文学的名师,旁驰博骛,尤其是王维、李贺研究的权威;他更是佛教与中国文学比较研究的开拓者和大家,扬高凿深,成功树立了在细分领域精准治学的典范——对于允吉师的学术成就,我未窥堂奥,无缘置喙。在教育方面,允吉师自23岁留校到65岁荣退,在复旦中文系教书育人逾40年,以自己的学问和人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生,真正是弟子遍四海、桃李满天下;同时作为中文系多年的核心人物之一,他参与布局并推动了中文学科的与时俱进、兴旺发达,嘉惠无数后学——我有幸在复旦中文系度过了最美好的韶华、有幸添为允吉师的学生之一,深感满足。

  
在复旦中文百年华诞前后,我注意到允吉师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文系老先生的长篇访谈,颇具文学和史料价值。高克勤兄在文章中介绍称,“允吉老师退休以后,以吟咏词章为乐,写了一组追怀复旦中文系前辈郭绍虞、朱东润、刘大杰、陈子展、蒋天枢、赵景深、吴文祺、刘季高、王运熙等先生的旧体诗,充分展现出允吉老师对前辈的尊重和他惊人的记忆力。”对此,我愿意从一个报人的角度出发,表达一些拙见。

  
1931年12月,梅贻琦在清华大学校长就职演讲中,提出了“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见解,传诵至今。多年来,复旦大学的名望和声誉实源于名家不断、大师辈出,中文系正是大师荟萃之所,以“十老”为代表的名家大师灿若星辰。他们大都是时代的娇子和斗士,也是学科的创始者和领军人,他们一出手就为后人树立了必须仰望的高标杆,把学科带上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起点——这是百年中文系的骄傲,是金不换的宝贵财富。

  
允吉先生年轻时有缘长时间与这些大师先哲们朝夕相处,在人格和学术上辩其细节,得其真传。允吉先生胸中有讲不完的名人掌故和学术趣闻,我在学期间就有所体会,心向往之,不想30年后允吉师迎来了师友往事的喷涌期。

  
中国学术有个传统,好编撰师友记、儒林传、学案等,征讨文献、网络旧闻,有侧重群体的《明儒学案》、《宋元学案》等,还有关涉个人的《船山师友记》、《魏源师友记》等,无不是广泛收辑有关学者的生平交游和学术源流的资料,通过汇编、考辨和传承,达到发扬光大之目的。今人余英时著有怀旧集《师友记往》,亦为现代版师友记之一种,流传广泛。

  
复旦中文系拥有那么多大师级的鸿儒硕学,他们的遗篇大作、学术成果固然需要整理出版,他们的人生经历、思想性格,乃至嬉笑怒骂、珍闻趣事也应该散珠成串、聚沙成塔。允吉师在这方面马骋先鞭,他的回忆文章开了先河,虽有近水楼台的条件、得天独厚的感受,终究还是少不了为中文系披沙炼金、含英蓄宝的使命感吧。

  
比如,允吉师回忆《我的复旦往事》、漫谈复旦中文系学术传统、介绍复旦中文系前辈的文化艺术素养等,都是难得的分量十足的大文章,天性烂漫,在回忆中见真情,一气呵成,在漫谈中现功夫。据此,“复旦中文师友记”或可存照成篇,立言立论了。所谓的薪火相传,不仅活在学术精神的延续中,也存在于活生生的人情世故和血肉丰满的人格写照中。在这些信手拈来的往事回忆里,我看到了允吉师对于中文系师友的拳拳之心,也展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情怀。

  
事实上,允吉师一以贯之的秉正言行和睿智的为人处世之道也在学界和系友中流传着,他自身已成为中文系名人珍闻的一部分,更在不知不觉中活出了大师的新境界。我相信,如果“复旦中文师友记”谋篇立项,允吉师必成其章,光华流芳。

  
2019年3月 于东京

  
《追怀故老——复旦中文系名师诗传》

  
陈允吉 著

  
商务印书馆2019年

  
定价:48.00元

  
《追怀故老——复旦中文系名师诗传》以十首模仿杜甫《八哀诗》的五言古诗及传记式的注释为主要形式,介绍了复旦大学中文系郭绍虞、朱东润、陈子展、吴文祺、赵景深、张世禄、蒋天枢、刘大杰、刘季高、王运熙等十名杰出学者的生平事迹、学术活动和高风亮节,可谓形式新颖,别开生面。所记十位先生既是陈允吉先生的前辈先师,更是我们应追摹的贤杰。

  
书后三篇附录文章,分别题为《漫谈复旦中文系的名师行谊与学术传统》《复旦园中文专业课程听受记》《关于中文系办学的几点断想》,展现了先辈名师的动人风貌,是宝贵的记录材料。

  
陈允吉,江苏无锡人,1939年生。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988—1994年任复旦大学中文系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佛教与中国文学、魏晋南北朝唐代文学。

  
中文导报 第1241期 2019.6.6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2019
    澳门往事之回归前夕 
    一立斋歌川广重:一世一代江户百景 
    为陈允吉师八十寿:感受拳拳之心 
    齐心协力 日华月华 
    感动花事(旧文新发,岁时补记)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爱上京都的理由 
    都市矿山变废为宝:日本绿色奥运出奇招 
    日本政府上调消费税再闯鬼门关 
    东京福祉大学惊爆千余留学生“失踪”丑闻 
    大阪喜获2025世博会主办权 迎来黄金发展期 
 
Copyright ◎ 2008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