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散文随笔 >> 2014
字体∶
何以成人?

杨文凯 (发表日期:2014-01-18 18:25:33 阅读人次:882 回复数:0)

  

  
日本是“祝日”大国,即使在国定假日以外,还有很多家喻户晓的节日。不少节日源于中国,在日本保存得很好,有仪式,有内涵,有礼节,有规范。比如,一月一是“元日”,三月三是“女孩节”,五月五是“男孩节”,七月七是“七夕节”,九月九是“重阳节”,男女老幼都照顾到了,一个都不少,不逊于西方“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之类的名目。

  
新年伊始,一月的第二个周一又迎来了“成人节”。每年成人节,最闪亮的当然是那些年届二十的风华正茂的姑娘们。日本的成人节,有团花锦簇的美丽风景,也洋溢着祝福新人的励志气氛。今年成人节,日本偶像天团AKB48的26名成员一起跨入成人之列,花枝招展的国民美少女们毫无疑问成为这个“成人节”的代言人。

  
“成人礼”古已有之,说起来又是源自中国。《礼记》称:“夫礼,始于冠。”传统的“冠礼”始于中国,传到日本。男子成丁,需行“冠礼”,结发加冠,才能走上社会。女子成年,需行“笄礼”,十五岁盘头加簪,是为加笄,表示我家有女初长成。

  
不过,中国汉人的成人礼在明亡之后终结在满清手里,留下了历史的沉痛。日本文化深受汉文化影响自不待言,日本引进了“冠礼”,引进了“元服”,但提倡“和魂汉才”,这才有了自己的面目。现在的“成人节”与传统不可同年而语,是经历了几番曲折、几番演变后演化而来的。明治维新之前,成人节定于正月十五日(即元宵节),废除农历后改为西历1月15日,直到2000年通过了《HAPPY MONDAY 法》才改定为每年一月的第二个星期一。

  
当今成人式定形于战后,已成公论。在战后百废待兴的土地上,琦玉县北足立郡蕨町(今蕨市)的民间团体为了让年轻人振奋精神,从颓废中解脱出来,在1946年11月22日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青年祭”。蕨町的做法,迅速被推广到全日本,成为现代成人式的滥觞。1948年,政府公布了新祝日法,从1949年起每年1月15日定为了成人日;从千禧年开始,又改定为一月的第二个星期一。如今,蕨市在当年“青年祭”的原址建造了“成年式发祥地纪念碑”,以表纪念。可见,在灾难和痛苦袭来时,通过举办成人式以提振年轻人的精神,进而提振整个社会的信心,这样的做法由来有自。所以,东日本大震灾后,受灾地区的成人式每年都办得盛大而隆重,成为瞭望东北的窗口,成为复兴希望的象征。

  
不过,事情总有正反两面。相对于之前彰显明朗积极色彩的解读,另一种不无阴暗的“黑幕说”也若隐若现。据说,战后的成人式始于民间团体祝福年轻人成人,但政治家从中看到了有利可图。新成人拥有选举权,意味着他们手中握有可贵的处女票。上起国会议员,下至村会议员和村长,为吸引选票没有不赞成的理由。国家把成人节设定为法定假日,由行政主导,把新成人汇集起来,明确责任、灌输意识、联络感情,何乐而不为?

  
自1949年以来,年复一年的“成人节”走过了65年,不仅持续发扬光大,而且名扬海外,成为日本文化的一个标签。对于新成人来说,家人的祝福和社会的鼓励当然是主流,但时代性的忧虑总是不绝如缕,成为问题的反面。2014年的成人式,静冈县富士宫市有新成人持刀入场,被当场逮捕;大阪市淀区有新成人持扬声器闹场,被桥下彻市长赶出会场——这些都是成人式丑陋的原生态之一例。

  
对于新生代的忧虑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今年的新成人仅有121万,是有统计以来的最少人数,而且今后逐年减少的趋势不会改变;二是社会对年轻一代的看法并非都是正面的、充满希望的。《朝日新闻》“天声人语”专栏写道:提起“现在的年轻人……”,就会感慨无限,只要有年龄延续、生死交替,这个话题就会永远持续。50岁中后世代是如今“感叹年轻人”的主流,但记忆中自己年轻时也曾被时代感叹过。现在的年轻人,经常被感叹“大学已成休闲地”、被叩问“读书只会读漫画本”、被斥责“连东乡平八郎和东条英机的区别都不知道”。《朝日新闻》在去年末做过调查,主题是“20世代对同代人的印象”,也就是“20世代的自画像”。调查结果显示,最多的自我描述是“现实的”,第二位是“幼稚”,其次是“没有霸气”、“自我放纵”,等等。

  
从以上新成人的自画像中可以看出,很多人甚至于这一代人还没有为“成人”做好心理和意识上的准备。“成人节”是青春的盛宴,但并不是过了“成人节”就意味着真正成人了。明治以降直到战前时代,成人是有一些硬指标的。比如,年满20岁的新成人男子需接受征兵检查。检查结果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类,甲乙是合格者,是能够承担兵役的人,可以听候召集令;丁是明显不合格者;戊是需要明年再检查的人。所以,征兵检查被认为是国家对成人男子进行认定的一个标准。那么在战后的民主主义社会,“成人与否”的标准更多不是国家的,而是个人的;不是政治的,而是经济的;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心的;不是他人的,而是自我的。

  
欢欢喜喜过个“成人节”是容易的,但要明白“何以成人”是艰难的。成人之日,意味着新成人受到父母、家人和周围大人保护的时代结束了。新成人可以投票选举,可以独立生活,可以喝酒抽烟,可以放肆撒野了,但同时也意味着必须具备法律意识、刑事能力、心理自觉,非常识的言行不会再获得社会谅解,等等。从战后成人式的本来意义看,在物质和粮食非常匮乏的年代里,更缺乏的是人才。为了建设良好的国家,国民自身的成长是最重要课题。每一年的“成人节”,意味着又有一批建设人才走上了社会。新成人面对的不仅是祝福,还有期待,而拥有回答家庭、社会、时代的殷切期待的自我觉悟,被看成是迈出成人的第一步。

  
1855年正月,日本明治维新的精神领袖、著名教育家吉田松阴为表弟15岁参加“元服”成人礼,在野山狱中写下了著名的《士规七则》相赠,对即将踏入成人行列的年轻人提出七条训诫。他最后总结称:“右士规七则。约为三端。曰立志以为万事之源。选交以辅仁义之行。读书以稽圣贤之训。士苟有得于此。亦可以为成人矣。”——这就是说,立志、择友、读书,是新成人的当务之急,也是最重要的目标。立志:“为人忠孝为本”,“士道莫大于义”,需建立明确的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择友:“成德达材,师恩友益居多焉”,君子慎交友,伴得良师益友,才能提升道德品格、建立良好的世界观;读书:吸收新知,开阔思路,“人不通古今,不师圣贤,则鄙夫耳”,“读书尚友”有助于建立符合时代的价值观。所谓“三观”,不过如此。

  
人类诞生至今,纵横千万年,遍布五大洲,每一代人的成长都是独特的,都有一部精神史。各国各民族都很看重成人礼,也有自己的习惯和仪式,不惟日本专享其美。当然,日本的“成人节”在内容和形式的保存上自然完整,在民族风格的传承上一脉相续,在传统和现代的嫁接上堪为典范,因此受到推崇也在情理之中。尽管天下之大,时空之广,风俗之多样,语言之丰富,但万变不离其宗,前辈和先贤对于新成人所寄予的期望无不语重心长、精神相通。每年的“成人节”都在提醒:人类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世代相袭,精神不坠。

  
中文导报 第983期 2014.1.23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2014
    吴清源与《莫愁》 
    “四国遍路”走过1200年 
    日本流行姐弟婚 
    社长的条件 
    酸菜白肉锅 
    日本大空难 
    何以成人? 
    开发蓝光LED揭开“新照明时代” 
    日本官民携手力促海外留学倍增 
    富冈制丝厂和丝绸产业遗产群登录世界遗产 
    “四国遍路”走过1200年 
    相隔17年消费税上涨至8% 
    声音、气味将被纳入新商标保护 
    “和食”登录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日本公害“痛痛病”实现历史性和解 
 
Copyright ◎ 2008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