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散文随笔 >> 2008
字体∶
歪批《赤壁》

杨文凯 (发表日期:2009-01-11 18:52:30 阅读人次:1389 回复数:0)

  

  
巨匠吴宇森导演的《赤壁》虽然只上映了前半部,却成就票房巨弹。在日本市场,无需后半部出场,《赤壁》已经声势浩大地登顶票房冠军,成为2008年“华流”东泛的明证。不过,我看了《赤壁》前半部后,已对后半部不存幻想了。《赤壁》的票房吸金能力,固然令人肃然起敬,但对于作为电影的《赤壁》,我是不以为然的。

  
我一直崇敬香港电影黄金年代的巨匠导演吴宇森,及其开创一个时代的动作片精典,但对他纵横好莱坞十年后的归来之作,即希望表现出中国人的精粹、智慧和文化的史诗巨片《赤壁》,却认为创作力有不逮,宣传言过其实了。吴宇森拍摄《赤壁》,演员豪华、集一时之萃;阵容庞大、仅次于奥运开幕式,技术不可谓不完美,想象力不可谓不丰富,导演手法和场面调度更是老到纯熟,令人赞佩。但所有的精英和优势汇聚起来,并没有成就一部真正有深度的不同凡响的历史巨片,反而时时透露出知识的浅薄和认识的稚拙。我想,这是吴宇森放弃了他擅长的轻车熟路的时代题材,而纵身到他不熟悉的难以驾御的历史领域所致。

  
人都是有局限的,名人、伟人、贤人、能人亦然。人贵有自知之明,重在扬长避短。对于自己不熟悉、不擅长的领域,有挑战心固然可贵,但挑战者往往不是一出手就能攀巅登顶、创造奇迹的。我把吴宇森拍摄的《赤壁》看作是一部挑战之作,是一位动作片巨匠面对历史题材的技痒试水之作。由于过于急切地投身到一个陌生领域,作为编剧和导演的吴宇森自身知识储备的缺乏和历史意识的模糊立马显现,即使他把好来坞电影技术主义的十八般武艺全部用上,也是百身莫赎,难以藏拙。我估计吴宇森拍《赤壁》的真相应该是这样的:他使出浑身解数挥舞牛刀,最终只杀了一只鸡。吴宇森费尽心力和功夫,构筑了远离观众的漏洞百出的寓言,而不是讲述一个久植人心的精彩故事,还原一段有血有肉的鲜活历史。所以,电影《赤壁》一开机就决定了能够走多远。

  
电影《赤壁》中,有不少引观众笑场不已而创作人员莫明其妙的对话和场景,这证明了编创队伍的底子薄弱、功课做得很不充分,难免在历史面前捉襟见肘、自暴其丑。历史到处都是陷阱,缺乏储备者冒然进入只能时时碰壁、处处露拙,仿佛遭遇到八卦阵。电影《赤壁》,无疑陷入了三国历史的八卦阵。虽然主创人可以无视指责而强硬表示“我的《赤壁》我做主”,但《赤壁》面对的参照坐标过于强大、过于清晰——那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三国历史,是家喻户晓的三国故事,是栩栩如生的三国人物,所以吴宇森强为《赤壁》“做主”显得很枉然。当老师对历史的认识还不如学生,当编导对三国的了解还不及观众,前者的所有努力都转化为一种虚张声势。我认为,这就是吴宇森拍摄《赤壁》的尴尬处境。

  
当曹操醉眼朦胧地看着舞姬,把她想象成小乔,部将在帐外若有所思地领悟道“原来丞相率80万精骑下江东,就是为了一个女人”时,吴宇森强作解人式的导读已经彻底暴露了《赤壁》这部巨片的历史价值观底线。至于孙权之妹孙尚香理直气壮地大胆引用1400多年后明末义士顾炎武的名言,高叫“天下兴亡,匹女有责”;执凛凛威风、行春秋大义的关羽在影片中沦为步兵统领,甚至甘为孩子们领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此类硬伤可能已没有必要再受到指责了。

  
有一位朋友兴致勃勃地跟我讨论,日本演员中村狮童扮演的东吴猛将在电影中为什么叫“甘兴”,而不如历史记载那样叫“甘宁、字兴霸”。我的回答是,从编剧、导演、演员,直到审片,谁都不知道“锦帆贼”应叫“甘宁”或“甘兴霸”,没有一个人识破,或者说敢于揭穿这个可能从编剧起稿时就出现的误读,大家都在顺水推舟,以讹转讹。朋友将信将疑地说:不会吧,编剧和导演大概是故意设计的。我承认,和这位朋友一样,在普通观众的眼里,吴宇森和他们团队被高看了,即使暴露出明显的纰漏,人们也不愿相信如此低级的知识性错误会出现在耗资100亿日元的巨片里。但事实总是令人遗憾。也许,在历史领域和三国题材上,吴宇森及其创作团队真的只有半桶水,却硬要晃荡成长江大河。这种耍宝式的所谓大片创作,已成时风流尚,但对观众来说是不公平的。

  
由于吴宇森对三国人物的理解非常浅薄而不到位,所以《赤壁》中的角色都是泛泛之辈,既无形,更无神。诸葛亮和关羽的选角和演出尤其失败,令人失望到窒息:金城武演的不是诸葛亮,只是他本人,选金城武加盟,完全出于争取日本市场的考虑;关羽则沦为唯唯诺诺的蹩脚的二流角色,没有丝毫流传千年的关公的豪气、义气和霸气。至于林志玲出演的小乔和赵薇出演的孙尚香,由于历史记载和传说不多,反倒为她们增添了演绎的空间,无论好坏,不提也罢。

  
《赤壁》后半部会在新年过后公映,许多比吴宇森更昧于历史的影像族和网络新生代早已望穿秋水,急待捧脚了。但我猜想《赤壁》之所以会拍成上、下篇,并错开档期分别上演,更多的是出于拉升票房的考虑,而不是真正拥有上、下两部影片的内涵。对于在前影像年代里成长起来的吾辈而言,对于在历史演义和文学传说中熟读三国、对如云的名士和猛将如数家珍的一代人来说,吴宇森的《赤壁》败坏了我们的胃口。无论他运用多少CG影像技术,制作出多么壮烈奇巧的画面,都不值得期待。我相信,从内心深处热爱三国的人,同利用三国去旧瓶装新酒般地自我炫耀的人,完全是两种世界、两种层面、两种感受、两种群类的问题,其间没有交集。

  
中文导报739期 2008。12。18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2008
    歪批《赤壁》 
    台北故宫 
    一休的汉诗 
    资本的狂骚 
    战争开始了? 
    光与回忆的变奏曲  
    欧洲杯惊艳  
    从日本看减赈灾之要 
    为华人社会立言 
    从日本看减赈灾之要 
    孙中山与日本 
    看得见白马的风景 
    日本人的两重性 
    对子杂抄 
    渴望深呼吸 
    小说可以这样读 
    正是菖蒲盛开时 
 
Copyright ◎ 2008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