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散文随笔 >> 2008
字体∶
一休的汉诗

杨文凯 (发表日期:2008-10-15 19:07:51 阅读人次:1520 回复数:0)

  

  
自室町时代以来,尤以江户为甚,对日本的教养阶层来说,中国语不是外国语。武士的儿子们在完全不理解内容和意思的情况下,可以把汉文暗记或背讼得滚瓜烂熟。日后,汉语作为他们这个阶层的特殊语言而被使用。他们写诗,或表现直面死亡的英雄气概,或表达在料亭里凭水临风、与美女同欢共饮的人生快乐,基本上都在汉诗里寄托这些感兴。但是,真正象中国人那样,能用汉字读音来学习汉诗的日本人并不多。日本人写作汉诗或汉文,仅仅停留在借用中国风景、引用中国人物这样的层面——真正了解中国,与中国结合成一体的作品很少。当时的武士,用候文写信,用文言体写随笔,用口语说话,在诗文中表达高扬的思想。中国语因为拥有俗语俚言所没有的表现力,所以成为一种适合的媒体。

  
最早,中国语被用来记录日本的历史。到奈良和平安时代,汉语已成为大宫人必备的知识,写作汉诗的能力,有时会成为升官晋级的决定性因素。公元751年,日本的宫廷人写作编撰而成汉诗集《怀风藻》。对于当时访日的中国人而言,这成为日本人,特别是日本的文化人自我炫耀、自我夸示的象征。在平安时代,被后世尊为“神”的菅原道真是特别有名的汉诗能手。菅原道真的汉诗,如今看来依然非常有趣,但同时代以及后来日本人写作的汉诗,按今天的水平来衡量,显然缺乏独创性。大多数日本人写汉诗,从诗句的构成到诗意的提炼,往往习惯了从过去的诗中借用,因为完全独创的、不学习或引用过去杰作的汉诗被认为是不完整的作品。由此,对日本人而言,不用本国语言写作时,引用中国巨匠杰作的诗歌语言反而令人感到安心。但是,象空海和道真那样,少部分日本人独立写出堪称优雅的汉文诗,这种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在镰仓和室町时代,中国学问的主要实践者是佛教的僧侣。他们不仅用汉语表达宗教性内容,也用汉诗汉文表现完全世俗的人性和事理。就象中国的士大夫那样,僧侣们用汉诗赞美了如画的风景、世间的愉悦。一休禅师就是写汉诗的名手,但一休的汉诗不被专家们接受,因为他无视典故而直率地吐露自己的心情、表达自己的性情。不过,这些称得上“疯狂”的诗句,却给予现代读者以特别的感动。

  
美国著名的日本文学研究家唐纳德·金称,日本古代的个人传记很少,而一休禅师却是能够立传的一个人,因为他的一生不仅有许多有趣的生涯事实,而且他的名字还与许多传说和逸话联系在一起。特别是读一休的诗,完全有与一位活着的人直接对话的感觉,从中可以读出一休的生气和个性,就象面对他的肖像画。

  
在室町时代,一休是改变时代风尚的一位奇人,也是写作汉诗的一位能手。1394年元旦,一休作为后小松天皇的子胤而诞生。由于此前,一休的母亲已离开宫廷,因此一休没有被正式承认为皇子,但他可以经常去皇宫御所拜访。1433年,后小松天皇临终之际,一休就被招至枕边伴侧。

  
五岁的时候,母亲就把一休送入寺庙做侍童。11岁时,一休已经学习了维摩经,第二年开始学作汉诗。24岁时,师傅华叟宗云禅师为其授号“一休”。对于“一休”禅名的意味,一休经常吟咏一首诗歌揭示了真意:“来自有漏地,回归无漏地,一休。雨下啊下,风吹啊吹”。两年后,一体在夏夜的琵琶湖畔静坐时顿悟,进入“狂禅”境界。一休的狂禅,是对当时腐败的僧侣阶层的一种激愤;一休自号“狂云”,他的字他的诗,也是对僧侣伪善的一种反抗。1440年,在师父华叟过世13年的忌会中,一休写了两首汉诗,其中痛烈而惊骇的一首曰:

  
住庵十日意忙忙

  
脚下红丝线甚长

  
他日君来如问我

  
鱼行酒肆又淫坊

  
最后一句显示,一休吃生鲜鱼肉,喝酒,颂扬女色,无视甚至蔑视佛门寺院的清规戒律。在他的诗集《狂云集》中,一休对灵肉的颂扬达到了令人瞠目的地步:

  
美人云雨爱河深

  
楼子老禅楼上吟

  
我有抱持睫吻兴

  
意无火聚舍身心

  
一休73岁时,恋上了盲女森。他一生最令人感动的诗句都是为森写的。比如:

  
木凋叶落更回春

  
长落生花旧约新

  
森也深恩若忘却

  
无量亿劫畜生身

  
草木枯萎、落叶散落之后,春天会重新回来。枯木生花,旧约唤新。森啊,如果我忘却了你的深情厚意,来世陷永劫,变兽身。

  
在这些性情直率、意味明朗的汉诗中,一休用数百年后人们完全可以理解的语言表达了他的欢喜和悲哀,表现了生命的本真和对世间的反抗。他使汉诗不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教养的象征,或是少数人群的阶级暗语,而成为言所欲言的文字工具,成为金玉掷地打动人心的文字杰作。

  
2008。10。16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2008
    歪批《赤壁》 
    台北故宫 
    一休的汉诗 
    资本的狂骚 
    战争开始了? 
    光与回忆的变奏曲  
    欧洲杯惊艳  
    从日本看减赈灾之要 
    为华人社会立言 
    从日本看减赈灾之要 
    孙中山与日本 
    看得见白马的风景 
    日本人的两重性 
    对子杂抄 
    渴望深呼吸 
    小说可以这样读 
    正是菖蒲盛开时 
 
Copyright ◎ 2008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