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散文随笔 >> 2008
字体∶
从日本看减赈灾之要

杨文凯 (发表日期:2008-07-14 21:19:20 阅读人次:1409 回复数:0)

  

  
中国四川省发生8级汶川大地震,被称为世界上最严重的地震。回顾过去半个世纪,中国发生过1966年邢台大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2008年四川大地震,震级都在7级以上。中国地震发生频率、破坏程度,不可谓不大。相比之下,地震大国日本虽然坐在全球最著名的火山和地震带上,但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发生的巨大地震灾害屈指可数,有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2004年的新泻中越地震。日本人对地震危害和防灾要务,是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从来不怕多喊几声“狼来了”,几乎养成为民族癖性,其关键是把防灾意识落实到国民个人,让每个人都能成为防灾堡垒。

  
四川大地震虽发生在偏远山区乡村,但在现时点上,死亡数超过5万,失踪者达3万,受伤人近25万,其受害级数直追85年前举世闻名的关东大地震(仅东京地区的死亡及失踪者就高达10万5000人)。现代社会的防震救灾,以减少人员伤亡为第一要务。回顾当年的关东大地震,仅横滨市内居住的7959名外国人中,就有5251人或死亡,或失踪;在多达4800人的中国人居住者中,死亡1541人,受伤2039人,失踪695人,死伤共计4275人,伤亡率接近90%。而在相隔70余年的阪神大地震中,全体死亡人数为6434名,数量级大大降低了。

  
究其原因,日本人面对地震时时袭来的日常恐惧,在“预测灾害-防止灾害-减少灾害”的防御链中,把重点放最基本的“减灾”上面。首先,地震能否被预测,这是极其专业的课题,即使国家级专家亦不敢自夸海口。网上流传这样的说法——说地震可预测的人是骗子,说地震不可预测的人是科学家——未必没有道理。还有,即使地震得到准确预测,情报在地震真实发生前能否被公开,还涉及国家体制、执政理念、行政运作等一系列问题,难以期待。其次,巨大地震的发生,应验“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之说,难以防止,也无可防止。所谓“人定胜天”之说,在大自然的巨大威力面前无异于妄想和噫语。那么,剩下来的选择,人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惟有“减灾”。

  
历经地震灾害的日本人重视”减灾思想”,其核心思路是对房屋进行耐震补强,对个人实施防灾教育和训练。目的在于,当震灾发生时,能够多救助一个生命,多维护一所建筑物,多防止一处城市设施受到损坏,多减少一日元的经济损失……为此,针对一定会发生的自然灾害而事先建立起一整套社会减灾体系,这就是日本人在过去100年来努力的方向,且成果显著。

  
如果说,“减灾”是必不可少的事前预习,那么“赈灾”或者说灾后复兴,则是必要的事后补课。以阪神•淡路大地震为例,日本在灾后重建方面投入巨大财力,进展神速,震灾城市神户不到十年即以崭新形像矗立于世,但如此成果,依然受到挑剔和指责。

  
在阪神大地震发生两年八个月后,欧盟各国主要媒体记者20余人组成考察团访问了神户。《神户新闻》(1997年10月15日)在社论中记述了欧洲人对神户复兴的所见所思。其一,神户的街道和公路已得到完美重建,让人难以置信,如果在法国可能需要十年;其二,政府在复兴工作中集中投入了4兆日元的巨资,具有压倒性的意义;其三,对比于街道、公路等城市面貌得到迅速恢复和重建,当时还有近3万人住在临时住宅里,多数受害者的日常生活依然严峻,灾民的生活状况没有好转——欧洲记者团对此摇头说“不”; 其四,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受灾地区的自治体首脑上百次去东京,向中央表达“复兴陈情”,希望得到政府支援——地方自治率达85%的丹麦等国家难以理解只有30%自治率的日本地方政府的做法。

  
参照日本的情况,其实提出了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灾后重建涉及表里之分,孰先孰后,孰重孰轻?所谓“表”,就是灾区恢复面貌,指以大规模重建为代表的硬件设施建设一马当先;所谓“里”,就是灾民恢复生活,指来自国家和地方的各种支援首先投入到生活复兴中。日本碰到的问题,也是中国将面临的问题。在欧洲记者眼里,集权国家多重视“外表看得见”的部分,而分权国家可能更重视“内里看不见”的部分——作为地震被害者的一般民众,他们的感情和感受应该受到充分尊重,他们的生活实态应该得到首要重视。

  
另外,阪神大地震后,灾区也收到了来自日本各地的社会捐助金,仅半年时间高达1785亿7495万日元。早在关东大地震时,来自广大民间的赈灾支援金就超过了政府财政拨付的救助款, 这在日本已成为社会传统。一年以后,受灾的自治体兵库县详细列表公布了社会支援金的分配情况:赈灾捐款一分不剩,全部分配给受灾家庭和个人,平均一个受害家庭获得40万日元。但即使如此,政府在生活支援和现金支付方面依然受到多种质疑。

  
大灾过后,悲天悯人,群情激奋,一呼百应。社会捐款快、奉献爱心多,不在话下。但如何让社会爱心落实到灾民手里、切切实实减千万损害于一二,如何让每一个受害家庭和个人得到合情合理、公开透明的救助,确是一个不小的难题。汶川大震降临,不过十数秒,其后的救援、赈济、重建、复兴,才是真正的抗灾展开,才是对中国社会的巨大考验。

  
中文导报713期 2008。6。5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2008
    歪批《赤壁》 
    台北故宫 
    一休的汉诗 
    资本的狂骚 
    战争开始了? 
    光与回忆的变奏曲  
    欧洲杯惊艳  
    从日本看减赈灾之要 
    为华人社会立言 
    从日本看减赈灾之要 
    孙中山与日本 
    看得见白马的风景 
    日本人的两重性 
    对子杂抄 
    渴望深呼吸 
    小说可以这样读 
    正是菖蒲盛开时 
 
Copyright ◎ 2008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