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散文随笔 >> 2008
字体∶
日本人的两重性

杨文凯 (发表日期:2008-03-22 12:23:17 阅读人次:1754 回复数:0)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在1946年写出了分析日本人国民性的名著《菊花与刀》,借用日本皇室家徽“菊”与武士文化的象征物“刀”,来形容日本人性格中存在的相生相克、相伴相随、既对立又统一的两重性,流传甚广。

  
在日本国内,明治维新以来,以福泽谕吉为首的历代思想家和知识人不断地描述、分析、总结日本人的国民性,不乏自我批判的反省精神。比如福泽提出了“有形文明”与“无形精神”论,分析了日本人的内外表里之别,批判了日本人属于家内型而不是户外型,更揭示了日本人缺乏公共精神的社会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之概略》(1875)揭开近代“日本人论”之序幕,在以后的明治、大正、昭和年代里,出现过一系列关注日本人国民性的重要著作,比如三宅雪岭的《真善美日本人》和《伪恶丑日本人》(1891)、志贺重昂的《日本风景论》(1894)、芳贺矢一的《国民性十论》(1907)、野田毅夫的《日本国民性研究》(1914)、和十哲郎的《风土》(1929)等,在战后更出现了梅倬忠夫的《文明的生态史观》(1967)和高桥敷的《丑陋的日本人》(1970),都是有关日本人国民性的名著。这些国民性的研究和分析理论,除了各擅胜场以外,最重要的共通点就是指出日本人的两面性,这可能也是本尼迪克特为日本人建立“菊”与“刀”文化模式论的前车借鉴。

  
从风土的生态论角度来看,日本列岛属于季风型气候,日本人既是受容的,又是忍从的;日本人在夏季经历大雨,在冬季迎接大雪,既是热带的,又是寒带的;台风盛行,使日本人既习惯季节性规律,又接受突发性事件——据说,以上三大两重性的复合,培养了日本人在历史和生活中的两重性格。

  
在自然风土论以外,对日本人集两重性于一身的民族特点做出最精细、最完整表述的,当推野田毅夫的《日本国民性研究》。野田此书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1914年,因为认识到“战争的结局归根结底是国民性的竞争”,所以写作此书为训练培养日本的国民性做出贡献。

  
野田一举列出了日本国民性的十大所长,包括:忠诚、洁白、勇武、名誉心、现实性、快活淡可泊、敏锐、优美、同化、殷勤。这些优点,在各种日本人论和国民性研究中曾被陆续提到,亦非高论。不过,野田认为日本国民性的主要弱点也包含在十大长处的反面。他的精细论述印证着日本人性格的两重性与生俱来,挥之不去,非能一朝清除,自觉纠偏。

  
野田指出,一,与“忠诚”相伴随的短处,是狂热的忠君爱国之情,进而成为排外思想;二,与“洁白”相伴随的短处,是丧失容忍他人不洁的雅量,变得心胸偏狭,某些过剩的洁癖甚至会发展到不容忍大都市建设下水道;三,与“勇武”相伴随的短处,是虚张声势,武断主义,好斗好战,无趣味无爱憎,比如运动竞技在英美只是性格训练的手段,在日本却以争强好胜为最终目的;四,与“名誉心”相伴随的短处,是容易生成功名心,养成爱好面子的习惯,日本人特别不能容忍被他人取笑所带来的痛苦,也没有听到谩骂和斥责而付之流水的度量;五,与“现实性”相伴随的短处,是浅薄的实用主义、卑近的现金主义、现时主义、今日主义,看问题做事容易“近视”;六,与“快活淡泊”相伴随的短处,是享乐倾向,不珍惜励行时间,缺乏经济思想,缺乏商业道德等;七、与“敏锐”相伴随的短处,是轻率、囫囵吞枣,缺乏忍耐持久性,容易出现一时性的性急和短气;八、与“优美”相伴随的短处,是日本人的趣味表现出气宇不大,规模狭小的倾向;九、与“同化”相伴随的,是崇拜模仿,雷同附和;十、与“殷勤”相伴随的短处,是繁文缛礼,形成四角四面的礼节,出现抑制感情、不擅表达的倾向,容易被怀疑表面与真情相违,甚至被指责为心口不一。

  
百年以前的日本学者,已对国民性的两重结构做出了类似“一个铜板有正反两面”的描述,今天看来依然非常精彩,切中肯綮。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个人尚且如此,一个国家的国民性更非易改之物,问题是看铜板的哪一面朝上。福泽谕吉曾说过:“社会的进步需要慢工出细活,就象草木慢慢成长那样。”福泽当年选择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的唯一手段是“教育”。他希望通过教育——不是政治,也不是宗教——来改造日本的国民性。

  
在战后,日本出现过经济腾飞,也陷入过发展停滞。所谓“成也教育,败也教育”。战后日本名相吉田茂在《激荡的百年史》中介绍说,日本的战后一片废墟,但依然重视教育,人们去农村看到哪一所房子最好,肯定是学校,有的还是60年前明治时期建的小学校舍。日本在战后重振教育,提高国民基本素质,引导经济腾飞,功不可没。但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提倡并实施“宽松教育“,客观结果是放松基础教育,导致学力崩溃,贻误了一代人,也殃及了社会和国家的未来。日本人性格的两重性导致认识的钟摆效应,在“教育”问题上表现得非常明显:当钟摆落在重视教育的积极方面,个人、社会和国家俱受益;当钟摆摇到放松教育的消极方面,难免一损俱损,后患无穷。

  
观照日本人的两重性格,就象看一个装着半杯水的杯子——可以用积极的眼光视之为已经有了半杯水,也可以消极地描述成还剩下半杯水。国民性格具有两重性并不可怕,不过当消极因素压倒积极因素,成为社会主流认识,危害庶几近焉。近20年来,日本国民性中的消极方面有所膨胀,那种惯有的内视、近视、自视的特点更是恶性暴发,导致国内政治紊乱,国际形象下滑。最近的具体表现就是国家的政治运作走进死胡同:政党只想夺权执政,脑中没有国家;媒体只想争取视听率,视野不及内外大局;国民一脸茫然一味抱怨,却不想目前的尴尬政局正是自己一手选举的结果。

  
民主本来是为了广开言路而设计的,政治本来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存在的。目前的日本,民主沦为消耗战的手段,政治本身成为解决不了的问题——民主绑架了民生,政治拖累了经济。日本的政治已不是国民性两重构造中积极因素的激发和引领力量,相反成为消极因素的大成和总汇,颇有讽刺意义。

  
中文导报704期 2008。3。27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2008
    歪批《赤壁》 
    台北故宫 
    一休的汉诗 
    资本的狂骚 
    战争开始了? 
    光与回忆的变奏曲  
    欧洲杯惊艳  
    从日本看减赈灾之要 
    为华人社会立言 
    从日本看减赈灾之要 
    孙中山与日本 
    看得见白马的风景 
    日本人的两重性 
    对子杂抄 
    渴望深呼吸 
    小说可以这样读 
    正是菖蒲盛开时 
 
Copyright ◎ 2008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