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周话题 >> 2016
字体∶
从诺奖看世界需要什么样的文学

杨文凯 (发表日期:2016-10-15 17:27:55 阅读人次:867 回复数:0)

  

  
201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瑞典学院颁给了75岁的美国音乐家、诗人鲍勃·迪伦,获奖理由是表彰他“为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带来了全新的诗意表达方式”。

  
10月13日,瑞典学院宣布鲍勃·迪伦获奖时,现场记者们一片吃惊和哗然,之后才响起了祝贺的掌声,可见冲击不小。鲍勃·迪伦从20年前开始获得文学奖提名,但半个世纪以来,鲍勃始终活跃在音乐圈,更因其在艺术领域的造诣而获得过格莱美、金球奖、奥斯卡金像奖等各种奖项。鲍勃·迪伦一直是歌手、音乐家、艺术家,相对稳定的形象定位使得纯文学界认为,鲍勃七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不过扮演了“打酱油”的角色,直到本次跨界获奖才颠覆了世人对文学的常规认识、对诺贝尔文学奖的思维定势。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给出了惊奇,也创造了传奇。然而,全世界都知道鲍勃·迪伦获奖了,只有本人三缄其口,保持沉默。瑞典学院在一天时间里联系不到鲍勃·迪伦,无法了解他的反应;鲍勃在获奖后的首场公开演出中对此只字未提,一如既往,淡定退场,甚至有传言他可能拒绝领奖,再次展现不妥协的形象。

  
其实,鲍勃·迪伦的业绩早有定评,无需诺贝尔奖予以成就。1997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颁发表演艺术奖,称赞他作出了“激发国家良心的贡献”;2012年5月,美国总统奥巴马为他颁发了总统自由勋章。但是,鲍勃·迪伦获诺奖还是让全球粉丝沸腾起来了,也搅动了文学界、音乐界,甚至更多人的心思,连奥巴马总统都发推文祝贺,称迪伦是他最爱的诗人之一。

  
与自然科学领域诺奖的高度专业性相比,诺贝尔文学奖与和平奖具有极强的公共话题性,任何人都能侃上几句,评说一番。在中国,鲍勃·迪伦获奖后,也有很多介绍、点评、臧否的文章先后出炉,仿佛大家对鲍勃很熟很了解,其实都是道听途说的二手资料转引,自做解人而已。鲍勃·迪伦是谁?还是听听他的自我评价为好:“无论我到哪里,我都是一个60年代的行吟诗人,一个摇滚民谣的遗迹,一个从逝去时代过来的词语匠人。”

  
瑞典学院正是认可了这些标准,才为鲍勃·迪伦诺授奖,在展示诺贝尔文学奖的艺术标准和价值导向的同时,也为“这个世界需要什么样的文学”给出了答案。所以,世间可以漫说鲍勃·迪伦,更需关注诺贝尔奖,把音乐交给格兰美,把文学交给诺贝尔,在以音乐为名义的创作中,清理出文学的脉络。

  
从古至今,从东到西,诗与歌重来并称诗歌,合二为一。鲍勃·迪伦在美国民谣的伟大传统中,开创了以诗歌传情达意的新境界。瑞典学院将迪伦作品与著名古希腊游吟诗人荷马和古希腊女诗人莎孚相媲美,评价至高。鲍勃·迪伦以现代流行歌手的身份,把诗与歌结合起来,他不断创作富有诗意的歌词,将书面文字用口头歌曲的形式表达出来,影响了整个时代的流行文化,也对文学作出了贡献。美国诗人艾伦·金斯伯格曾评价鲍勃:“他作为一个音乐家而闻名,但忽略了他在文学上的非凡成就,将是一个巨大错误。事实上,音乐和诗是联系着的,迪伦先生的作品异常重要地帮助我们恢复了这种至关重要的联系。”

  
诗歌可以朗读,更可以吟唱。拥有诗经、乐府、宋词、元曲等伟大传统的中国文学对此完全可以理解。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不一定受到鲍勃·迪伦的直接影响,但从民谣和摇滚两处入手是确切无疑的,也诞生了罗大佑和崔健等创作型大咖。近年来,林夕、方文山等人对传统元素的运用、对中国文字的处理,都使得歌词不再是音乐的附庸,具有了独立的价值,接续了悠久的传统,拓宽了文学的边界。

  
孔子在《论语》提出过“文质之辩”,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在当今这个全面突显“文胜于质”的喧嚣而浮躁的时代,诺奖授予鲍勃·迪伦的重要意义在于无形中提倡“质胜于文”的文学,哪怕简单粗糙一点,这个世界还是需要拒绝商业与流行的创作,需要专注灵魂和精神的文字。文学对人与世界的影响,可以通过震撼、感染、渗透、同化等不同的方式。鲍勃·迪伦为美国的反战和民权运动写下了“圣歌”——《答案在风中飘扬》,那是一代人的天问,一个时代的呐喊,至今依然回肠荡气、铿锵有力。

  
尽管75岁的鲍勃·迪伦在晚年的创作走向了宗教性诉求,但从18岁开始的音乐生涯在1960年代完成了辉煌的岁月。在那十年里,他深受社会运动影响,创作的歌词深具政治抗争、社会批判、文化反思的特质,更作为反战先锋被认为是美国民权运动、反叛文化的重要代言人。本次授奖意味着诺奖提倡这个世界和时代依然需要战士,文学是反战、反世俗、反流行的利器,而不是梦幻的、优雅的、治愈性的游魂所在。从这个意义上,或可解释年年入围诺奖、年年无法问鼎的村上春树文学的困境。

  
无疑,鲍勃·迪伦获奖尽管出乎众人意料,却显示了诺奖的价值取向。诺贝尔文学奖的立场重来都是坚守和引领,所以不会受流行干预,不会被舆论绑架,每次颁奖既出乎意料之外,又总在情理之中,话题性永远诞生于创造传奇与把握平衡的技巧之中。从去年颁给非虚构文学作家,到今年颁给歌手和音乐人,诺贝尔文学奖在突破传统范畴、拓宽审美边界、引导文学潮流方面并不让人失望,唯一无法满足的是对畅销的鼓励。

  


  
中文导报 第1116期 2016.10.20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2016
    2016国际大变局深刻影响中日关系 
    华裔少年世青赛夺冠带来几多启示 
    朴槿惠一声叹息韩国政治一地鸡毛 
    中日不可错过重建互惠关系新契机 
    APEC应该成为RCEP和TPP的融通平台  
    特朗普总统值得美国和世界期待吗? 
    朴槿惠走不出韩国总统的政治魔咒 
    杜特尔特的反美亲日和华能够走多远 
    从诺奖看世界需要什么样的文学 
    从日本人频获诺奖再看中国人机会 
    中国欢度国庆日本开启喜迎模式 
    如何看待中日共同舆论调查结果 
    莲舫当选党首:拼颜值还是靠才华 
    911事件十五年以来的世界与中国 
    G20峰会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三国外长会议为缓和关系做铺垫 
    为里约奥运会喝彩相约东京再见  
    巴西里约打造自由快乐奥运典范 
    改变日本就从东京都知事选举开始 
    “独狼式”恐袭蔓延世界不容小觑 
    南海仲裁案证明和谈是唯一出路 
    执政党跨门槛日本修宪之门洞开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展中国外交雄心 
    英国公投脱欧给出的现代启示录 
    睿智儒雅正直:世间已无吴建民 
    为华裔二代唱响中文歌点赞喝彩  
    大和君走失拷问教育的边界何在  
    奥巴马首访广岛给出什么政治示范 
    不承认政治基础何以摘两岸成果 
    一个小人物之死何以引爆舆论场 
    日本的外交机会主义还能走多远 
    在日华人驰援熊本透露重要社会信息 
    举国为熊本守望 救灾让干扰走开 
    4.8新政终结海淘避税推动行业洗牌 
    安倍经济学临危履薄正在走向终结 
    民进党成立:日本政界再编揭新章 
    从朱镕基悼宫崎勇看中日互学之道 
    震灾5周年:灾后复兴任重道远 
    中国两会报告关注民生提振信心 
    从全球化高度认识鸿海收购夏普 
    朝鲜半岛战云下的中国应对之策 
    日本股汇双煞 安倍经济学危矣 
    春节走向世界展现新民俗新时尚 
    2016中国节尽显华人气魄和力量 
    动荡的中东迎来了合作发展的中国 
    台湾“三无大选”动了谁的奶酪 
    核武朝鲜是中国的挡箭牌还是负担 
    岁月有情逐梦想 星光引路照前程 
 
Copyright ◎ 2008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