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周话题 >> 2014
字体∶
APEC成为改善中日关系重要契机

杨文凯 (发表日期:2014-11-10 00:51:28 阅读人次:890 回复数:0)

  2014年11月,第26届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在北京举行,崛起的中国开始以区域发展方向的主导力量和亚太新经济规则制定者的身份,为亚太国家打造发展的战略舞台。

  
1989年,APEC发起成立;1991年,中国正式成为APEC成员国;2001年,中国首次在上海主办了第13届APEC系列峰会,揭开了中国经济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走向高速增长的序幕;2014年,中国在北京举办第26届APEC会议,标志着发展的中国走到了有能力引领亚太乃至全球经济方向的新转折点。

  
从2001年到2014年,从上海到北京,中国在13年的时间跨度里实现了从追赶世界到引领世界的惊人成长,完成了脱胎换骨、再造今生的华丽转身。2001年举办上海APEC峰会时,中国尚处于加入世贸组织前夕,正主动谋求融入以西方为主导的全球经济体系。13年后的今天,新中国早已走过了一个甲子的峥嵘岁月,跨过了经济起飞的高大门槛;中国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和世博会,获得了国际社会主人翁的身份认证;中国经济规模与日俱增,马不停蹄地超越英法、追上德日,一举坐稳了全球第二经济体的位置,更有了坐二望一的实力与后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再只是梦想,而是一个看得见的清晰目标。

  
正是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下,中国主办了本次北京APEC峰会,主题设定为“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涵盖四大议题: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建设,以及反腐败执法合作。这些议题,体现了中国和绝大多数亚太国家的战略意愿。

  
北京APEC,被认为是中国第一次在经济上主导亚太规则的会议。中国在主导议题、设置规则、施展影响力各方面,充分显示出战略性和主动性。中国推动“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具体战略规划包括: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中印缅孟经济走廊战略、中巴经济走廊战略、东北亚经济整合战略等。这些战略,以中国的国家战略为基础,又符合APEC成员国的战略利益,最终将通过“一带一路”联通亚非欧,形成一个海上、陆地的闭环,实现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大战略。

  
当美国推动TPP谈判陷入僵局之际,中国则在APEC上致力于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构想具体化,争取构筑广域经济圈的主导权。为了让“一带一路”成为亚洲腾飞的双翼,为了实现亚洲国家联动发展,中国主导发起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打造了亚洲特色的合作平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APEC上宣布:未来十年,中国对外投资1兆2500亿美元;中国人境外游将超过5亿人次;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实现亚洲互联互通的早期收获,中国优先部署同邻国的铁路、公路项目,中国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同时欢迎亚洲内外的投资者积极参与。

  
无疑,中国在APEC上成功展现了国家的发展成果和发展战略。作为与美国对抗的策略,中国的国家战略泽被区域国家,最终形成APEC成员共识,指引亚太发展大方向。可见,中国的战略和政策影响已经具有了全球性的引导作用,中国不再是规则顺应者,正转型成为规则制定者。

  
从这样的大格局和大战略着眼,中日关系尽管重要,毕竟只是中国同APEC成员国众多双边关系中的一对关系,还不是北京APEC的主要议题。不过,对于因钓鱼岛纷争和历史认识问题而紧张对峙超过两年的中日关系而言,APEC却成为一个难得的契机,让两国首脑不再回避问题的客观存在,中日两国终于相向而行,达成了四点原则共识,实现了相隔三年的首脑会谈,迈开了关系融冰的最重要一步。

  
在中日首脑实现“习安会”之前,两国外交高层达成的四点原则共识,概括了中日关系的基础、历史、现实和未来,同事也成为未来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政治基础。分析认为,中日达成四点原则共识,是安倍政府在改善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与中国关系方面所面临的国内外压力不断增加的结果。中日落实并履行四点原则共识,有利于亚太地区危机矛盾的管控,符合域内外国家的利益,也是亚太经济合作需要安全环境的题中应有之意。

  
当前,中日关系无论是共同利益还是结构性矛盾都在同步增加,但是中日之间的相互需求度没有下降。中日双方互为重要经贸合作伙伴,但去年的中日投资和贸易领域却出现了“双降”现象,“政冷经凉”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中日两国处于同一个生态环境系统中,先天所处的位置和环境决定了彼此难以彻底切割,双方在地区和国际问题上更需要协调合作。所以,改善中日关系势在必行,也是两国有识之士和广大国民的共同心愿。

  
中日首脑在APEC峰会期间实现会谈,为两国关系融冰和各领域交流全开吹响了号角。尽管日方对当前的困难局面难辞其咎,但要改善中日关系,还需要日方展示诚意,采取实际行动。中日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首脑会谈和四点共识只是改善关系的第一步,目前的搁置不意味着解决问题,中日关系既合作又斗争将成为常态。有日媒指出,日中关系依然隐含着历史、领土、安保三大火种,难以一蹴而就。关键要看APEC会后怎么样?首脑会谈之后怎么办?

  
中文导报 第1022期 2014.11.13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2014
    2014中日关系摸索重建“新常态” 
    安倍长期政权或展露政治灵活性 
    日本大选:安倍自民党一石三鸟 
    国民党惨败让台湾面临新变局 
    高仓健的硬汉形象依然是男性标杆 
    安倍提前选举只为收割政治红利 
    APEC成为改善中日关系重要契机 
    日银再放水:背水之阵还是饮鸩止渴 
    中国外交深耕欧洲具战略眼光 
    诺贝尔奖的中国机遇在哪里 
    勿忘友好纪念日中日需要正能量 
    中日首脑会谈聚众望期待有所归 
    阿里巴巴的成功究竟是谁的胜利 
    期待朝日继续点亮自由派言论火种 
    细解安倍改造内阁的五个数字依据 
    民间交往用脚投票破解中日僵持 
    与极端主义斗争是全世界的责任 
    安倍须以行动为首脑会谈开启大门 
    中国“打虎记”最终指向依法治国 
    安倍邯郸学步:竞逐影响力何时休 
    金砖银行为打破战后金融秩序扬帆 
    让价值判断成为文化理解的基本取向 
    中韩蜜月重塑东北亚区域格局 
    中日关系需要走出“失去的十年” 
    重新检证“河野谈话”能改变什么? 
    巴西世界杯:热闹不只是他们的 
    胜又拓哉杀人案暴外国人政策盲点 
    亚太安全形势正走到十字路口 
    中文导报千期纪念:春华秋实风物常在 
    日本自我解套甘当新冷战急先锋 
    中国走进非洲50年:打造合作升级版 
    全世界都看懂了奥巴马外交困局 
    “岁月号”沉船灾难暴露现代化短板 
    三大共同体勾勒亚洲发展路线图 
    从佐村河内到小保方:一伪万事休 
    欧洲成中国远交近攻最重要选项 
    中国外交重获关键第三方从容地位 
    两会促改革: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珍惜你的眼泪那是生者的飨宴 
    昆明暴力恐怖袭击引起人神共愤 
    “安倍经济学”响起了警钟 
    张王会开启两岸“府议”先导 
    把体育还给冬奥会让政治走开 
    从食品恐怖主义看日本安全崩溃 
    海外华人成推动春节国际化主力 
    让反腐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 
    中国的目标不在身边在远方 
    今天的风不在昨天的方向上吹 
 
Copyright ◎ 2008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