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周话题 >> 2012
字体∶
香港回归15年的变与不变

杨文凯 (发表日期:2012-07-03 11:48:28 阅读人次:1357 回复数:0)

  2012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15年。尽管中国在回归之前就明确表示,香港将维持现有制度50年不变,但世易时移,时代在变,社会在变,潮流在变,人心也在变。回归15年以来,香港面对着中国经济快速崛起的15年,也走过了信息化、智能化、全球化最鼎盛的15年。今天的香港依然实行着最宽松的社会制度、最自由的经济政策,但香港也不可避免地接受中国内地的影响,或者说香港与内地正在全球化社会里互相影响,越来越走向趋同化。

  
香港回归15年,最大的不变是实践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制度安排并取得巨大成果。刚刚退任的香港特首曾荫权自豪地说:“我们回归了15年,香港凭着背靠祖国、面向国际的优势,取得了稳步发展,保持了繁荣稳定。”新任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表达信心说:“回归的15年,不仅是法理上的回归,更是人心上的回归。”

  
香港的不变体现为:经济上,2012年,香港连续第18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2012年,香港连续第二年以满分荣登全球最具竞争力经济体榜首;2012年,香港在世界银行183个经济体的营商环境中位居次席。在政治上,香港继续保有并落实着民主、法治、廉洁、自由等普世价值,是中华圈里公认的最佳示范。在社会上,香港拥有便利发达的公共交通、干净整洁的市区环境、高效实用的公共设施;香港人的公益心和慈善心冠绝亚洲;香港繁华的现代气息与传统的城市底色相安共存、相互辉映。在生活中,香港始终是一个全世界人都爱光顾的地方。有山有水,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绿色;小而集中,去哪儿都非常方便;中西合璧,文化选择丰富多样。香港是亚洲“购物天堂”和“美食之都”,是繁华的“魅力之城”,是永远的“东方之珠”。

  
回归15年,香港面临过危机,也经历过转机。回头来看,香港面临的最大危机是2003年的“非典”疫情,香港经历的最大转机莫过于2004年与中央签署CEPA协议、推出内地居民赴港“个人游”计划。CEPA实行八年,香港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动力,也发生了重要变化。

  
目前,内地对香港服务贸易的开放领域拓展到47个,开放部门达148个,开放措施多达301项。截至今年4月底,香港工贸署共签发《香港服务提供者证明书》逾2500份给近1400家香港企业,让香港有机会充分发挥“桥头堡”作用,将高素质的服务带入内地,加快内地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在2004年至2010年间,伴随着投资申请手续逐步简化,已有3615家内地企业赴港开业,投资额超过582亿美元。2011年经香港银行处理的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交易量达19149亿元人民币,同比升4.19倍。香港人民币存款到2011年底录得5885亿元,同比增长87%。

  
在备受关注的访港旅行上,2011年,内地访港旅客达2810万人次,同期内地过夜旅客总消费达1117亿港元。内地旅客不论在人次与消费额方面,均成为香港主要客源市场。“个人游”广受欢迎,开通赴港“个人游”的全国城市增至49个,2011年“个人游”访港旅客达1834万人次,占内地访港人数总量的65.3%。在日益频繁的交流中,香港受到内地的深刻影响不可避免。

  
可以说,香港能够持续拥有团花锦簇的繁荣景象,与其背靠中国的独特国际地位和内地从政策到产业上的输血是分不开的。从历史看,20世纪60年代开始,香港、新加坡、韩国、台湾等“亚洲四小龙”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腾飞。80年代以后,香港确立了亚太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在结构转型上实现制造业外移和产业轻型化,形成了以金融、地产、现代航运为代表的服务业中心。相比之下,新加坡、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依然强化制造业基础,走出了不同的发展之路。

  
香港的产业结构,按就业人数计算,服务业所占比重从80年代初的47%增至当前的87.5%,制造业由41%降至4%;以实质本地生产总值计算,服务业比重由74%增至92.6%,制造业由17%跌到1.8%。因此,主要依赖第三产业作为经济支柱的香港的“空心化”显现为不可逆转的结构性困局,也刺激产生了亚洲最严重的贫富分化问题,至今让特区政府束手无策。

  
回归15年,香港的不变是建筑在变化的基础上,东方之珠不变的繁华掩盖不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不公、地产霸权、福利缺失等深层次矛盾。从这个意义上说,香港的内地化与内地的香港化是一个相向而进的过程。在香港经济抗风险能力走弱,对内地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的今天,香港在某种意义上已经与中国融为一体了。即使香港如期实现普选,或频繁出现民主抗争,都改变不了这个融合的进程;而香港在先行路上找到的解决方法,对内地的社会变革和发展同样具有示范效应。

  
中文导报 第909期 2012.7.5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2012
    期待大选结果终结日本之“乱” 
    为莫言完美讲诉中国记忆喝彩 
    传统中文报业同样可以赢得未来 
    大选改变不了日本必须面对的难题 
    中国提升责任意识应面向世界 
    中共向世界宣言不走老路和邪路 
    在日华人促进中日友好责无旁贷 
    麻烦制造者石原回归国政再添乱 
    不能让中日关系40年成果化为泡影 
    莫言获诺奖象征中国文学冲出夔门 
    社会多元化汇聚理性正能量 
    安倍重新得势:福兮祸兮? 
    40年中日友好:钓鱼岛百身莫赎 
    日本必须为中日关系亡羊补牢 
    东京中国文化节建交流新纽带 
    人人充当中日关系的维稳力量 
    中日关系不值得为钓鱼岛摊牌 
    伦敦奥运的中国式成功与失落 
    中国必须跨越伦敦奥运这道坎 
    微博时代的奥运会究竟看什么? 
    让中国人真正享受快乐奥运 
    谁最希望中日钓鱼岛风险失控? 
    入管改正法促进有规则的国际化 
    香港回归15年的变与不变  
    重视中日关系重要性的理性指数 
    神九飞天成功展示中国力量 
    沉默的大多数也有发言权 
    中日复交40年:折腾无益建设为宜 
    “天空树”热潮折射日本社会心理 
    脸谱上市的示范效应不容忽视 
    中日韩FTA谈判:不得不开启的进程 
    小泽无罪重写日本政治新剧集 
    《中文导报》跨越900期新展望 
    朝鲜卫星发射失败或成转机 
    樱花开遍东瀛 生活重新招手 
    日企巨头走下光荣孤立神坛 
    总商会法人化:有梦有理想有未来 
    两会传递“继续改革”坚定信息 
    3.11周年祭:面对迷茫怀揣希望 
    河村谬论损害中日友好全民努力 
    中日国民友好交流活力在民间 
    习近平访美为中美关系未来投资 
    中国行使否决权彰显外交姿态 
    日本消费税国会火中取栗不容乐观 
    春运,中国城市化运动的年终大考 
    龙年新春喜迎中日关系不惑年 
    灿烂的华夏文明滋润中日关系 
    就让“绊”把世界联接起来 
 
Copyright ◎ 2008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