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周话题 >> 2011
字体∶
动车脱轨之于中国的隐喻意义

杨文凯 (发表日期:2011-08-01 11:54:24 阅读人次:1397 回复数:0)

  

  
动车追尾不到一周,死者丧生未过头七,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已经在中国媒体上销声匿迹、在各大网站上变得若有若无。但是,风仍在吹,泪还在飘,死者已经无言,伤者还在呻吟,尽管匆匆出炉的调查报告漏洞百出,而承载着无数生命的高速动车又前赴后继地上了路。

  
抢救生命第一,还是恢复通车重要?安全为上,还是速度当先?这些原本毫无悬念的常识性问题,在今天的中国却引起了激辩,即使在高速动车惨烈追尾的血腥事实面前,中国对于这些常识问题依然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或者说一系列实际行动令人匪夷所思。

  
在温州的医院里,温家宝总理探望了伤者,包括那位让全国人民牵挂不已、让铁道部尴尬万分的两岁女孩小伊伊。总理口头强调将彻查整个事件,一追到底,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长眠在地下的死者;但相关职能部门的处理行动除了显示中国式的高效以外,还创造了让世界瞠目结舌的奇迹。这些在世界铁道史和灾难救援录中前所未有的奇形怪状包括:

  
1、在第一时间就轻易而坦然地把事故原因归咎为看不见的“上帝之手”——雷击;2、事故发生不到7小时就强行停止搜救幸存者,差点对幸免于难的弱小生命造成二次伤害;3、在全球镜头的众目睽睽之下迅速捣毁调查事故原因必需的物证材料——事故车厢;4、在深层事故原因没有查清、重大技术隐患没有排除的情况下,事故发生不到两天就全面恢复通车;5、对死难人员的赔偿金额,由17万到50万再到91.5万,完全随行就市,涨价没有规范,根本不体现对生命的尊重;6、铁道部发言人充满傲慢、备显仓皇的一句“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成为经典的网络揶揄话语,更彰显了中国的官员心态和政府生态;7、漠视全国公众和世界舆论迫切需要知道真相的知情权,中国媒体接到的报道指令却是“大灾面前有大爱,对事故原因不要挖掘,不要做反思和评论,不质疑,不展开,不联想。”

  
已经够了。即使还有更多的奇形怪状被不断暴露,也不会有人莫明惊诧的。在今天的中国,以上这些奇形怪状录与其说是动车追尾事故引发的结果,不如说是造成动车发生罕见追尾的深层原因。有网络热贴指出,动车脱轨事故,是所有灾难中最具有隐喻意义的——事实上,对于今天中国的当国者来说,没有一个词比“和谐号动车”更能精确地表达勃勃雄心:中国,是一辆高速而和谐的动车。但是,这辆高速动车的安全阀门何在、有没有万无一失的信号控制系统和闭塞区间、有没有让人信得过的驾驶员、调度人和管理者?这一切都需要真相来说话,而不是诿天诿地,泪眼婆娑,因为“今天的中国本身就是一列在雷雨中行驶的动车,你我不是看客,你我都是乘客。”

  
7•23甬温线重大事故发生至今,以网络生存和微博直播为时代特点的中国公民社会已经提了出一连串严厉的质问,但官方至今没有提供真相和回应,今后是否会有令人信服的答案出台不容乐观。中国大众,包括不幸的死难者共同关心的问题有:为什么事故调查还没有开始,铁道部就要派掘土机匆匆捣毁、掩埋事故车辆?谁有权力下令捣毁事故调查关键物证?为什么要下这样的命令?在事故原因还没有基本查清之前匆匆恢复通车,如何保障行车安全?被追尾的列车当时为何停车?事故发生的时候,列车运行供电到底有没有问题?信号系统出现紊乱由红变绿,是技术隐患还是人为疏忽?这样的隐患和疏忽,在中国已建成的8000公里高铁上还有多少?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以中国在高铁领域号称“世界之最”的技术力量,要查清这些真相,并非难事;但在中国特色为背景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方式下,公众要了解这些真相,在现阶段绝非易事。中国的问题在于,凡事只有“高层震怒”才有可能拨云见日,而面对“人民愤怒”的现实,几乎都可以用金钱和铁腕的两手摆平。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如果只是为这种现实提供又一个例证,那是所有不明就里的无辜死伤者的悲哀,也是中国值得哭泣的的至痛。

  
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可贵?是生命、是感情、是信赖、是希望。甬温线发生车毁人亡的重大追尾事件,尤其是铁道部随后的失败表现,不仅剥夺了许多人的生命、丧失了民众对高铁的信赖,也重创了中国成为高铁大国的希望,伤害了全国人民最可宝贵的感情。但是,事件绝不会就此终结。有鉴于政府的说法不断变换,首尾不一,所以有专家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紧急设立特别委员会,对事故进行独立的调查、对媒体、对公众展开公开听证,以向中国公众提供信得过的交代。这样的期望能够实现吗?存疑。

  
中文导报 第866期 2011.8.4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2011
    中日关系向复交40周年平稳过渡 
    中国入世十年历风雨现彩虹 
    今天,你微博了没有? 
    奥姆审判之外的社会责任何以终结 
    东亚峰会真正成为全球舞台 
    日本投身TPP谈判搅动亚洲格局 
    欧洲模式能否跨过主权债务这道坎? 
    魏巍死刑并未终结福冈惨案 
    培养自我觉悟 应对增税挑战 
    世间已无史蒂夫·乔布斯 
    天宫一号勇为人类航天事业接棒 
    华文传媒面临全媒体和大联合时代 
    SMAP唱响中日邻里情亚洲一家亲 
    震后半年祭:灾后复兴前路漫漫 
    911十年祭:世界依然伤不起 
    政坛野百合野田佳彦迎来春天 
    日元汇率创新高难成全球避风港 
    日本防卫白皮书表露危险信号 
    动车脱轨之于中国的隐喻意义 
    关帝镇座150年成华人精神护身符 
    日本足球让中国羡慕嫉妒恨吗? 
    航天事业应是全人类共同的承担 
    京沪高铁时代展示中国速度 
    超级计算机:旭日重新升起 
    中国面对南海风云需要展示肌肉 
    日本震后百日 纠结挣扎依旧 
    李娜开创历史的挑战仍在继续 
    中田庆雄和属于他的时代 
    温家宝访日雪中送炭传递信心 
    重灾之后的日本绝非鸡肋 
    拉登之死:庆父既亡 鲁难何已? 
    旅日华人成为人道援助生力军 
    金砖峰会和博鳌论坛凸显中国自信 
    让社会信心成为灾后复兴牵引力 
    爱心无国界 救援有世界 
    灾后复兴从克服风评被害开始 
    不屈的日本将从灾难中崛起 
    跨越一切分歧 互助救灾当头 
    让“幸福”成为中国人的终极关怀 
    最大撤侨行动考验中国的决心和能力 
    日本政局风云急国家危机深 
    中日携手是孙中山百年未竟之梦 
    春节消费成中日良性回复起爆剂 
    春节的力量凝聚民族感染世界 
    日本面对中国跃进需改变心态 
    领事馆置地受阻成社会心理风向标 
    盼中日关系实质改善低开高走 
    在日华人发展空间与时俱广 
 
Copyright ◎ 2008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