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周话题 >> 2008
字体∶
导报电子版 媒介新空间

杨文凯 (发表日期:2008-10-06 20:45:22 阅读人次:1656 回复数:0)

  

  
与平面印刷的《中文导报》纸面版式完全一样的“中文导报电子版”,最近开发成功,公开上线,成为日益繁盛的“中文导报网”(www.chubun.com)上一个新亮点。

  
作为在日华文媒体中首家、也是唯一的电子报纸,“中文导报电子版”目前推出免费试读服务,积极听取各方反馈意见,目的是使这份在日本有代表性的华文大报能进一步拓展媒介空间、扩大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提供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年轻化阅读、便携式阅读、长效性阅读的新可能。

  
近年来,新一代电子报纸和电子杂志的开发传播,成为传媒界和投资方的热点。在美国,包括《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波士顿环球报》、《今日美国》等主流报纸在内的60余家媒体早就通过互联网发行了电子报纸;在中国,众多主流报纸,尤其是蓬勃发展的都市报也发行了电子报纸,与纸面配合,为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生活习惯、不同阅读取向的分众读者提供了多样化的传播和阅读选择。

  
置身这样的时代环境,《中文导报》一刻也没有松懈,一刻也没有停止过精进的脚步。《中文导报》清醒地认识到,报纸与网络密切融和,纸面与电子相互转换,已成为平面媒体发展的大趋势。近一、两年来,《中文导报》在继续做好平面报纸,坚持“内容为王”的基础上,又大力开拓了多媒体传播平台。继“中文导报网”、“中文导报手机网”之后,本次又独立开发成功了“中文导报电子版”,为读者提供与日常读报一样的,可随意翻检、局部收放的,图文并茂、充满实感的信息打包服务。

  
“中文导报电子版”,不同于此前已有的网络版数据信息,而是呈现为一份生动的、扎实的、拥有百分百感觉的真实的报纸。电子报纸兼具印刷界面与电子界面的阅读特点,其打破时空的特点将为报纸的传播和发行带来新的巨大潜力。随着以电脑为代表的更为轻便、简易的阅读终端的出现,电子报纸将重构读者与报纸的关系,拓展报纸的媒介空间,不仅让文字传播转化为图像,乃至音像传播,更可以从容实现传统报纸内容的二重传播、三重传播,达到“原创扩散”的传播效果。这种即时的、直观的、丰富的传播方式,是读者的福音,更是广告商的喜讯——因为新闻内容和报纸传播的多媒体化,也意味着广告传播的多样化、长期化和广域化,魅力确实无可挡。

  
《中文导报》追求多媒体融合,打造多媒体平台,成果不断呈现。随着新生代的成长、新阅读层的涌现,传统阅读方式的老化已经显而易见,不仅对一份报纸的生存,更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中文导报》开发电子报纸,推动多媒体融合,意在实现平面媒体与电子媒介的互动,强化媒体品牌的一体化和关联性,切实开拓报纸的新发行渠道,实现报纸生存方式的脱胎换骨,发展模式的升级换代。

  
在电视、网络等视听盛宴横行的年代,报纸是否还有生存的必要,还有发展的空间?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的是远见和卓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的是尝试和行动。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媒体视野和传播平台的不断开阔,像报纸这样平面印刷的传统媒体面临着越来越强烈的挑战。面对烽烟四起的新媒体挑战,沉默意味着衰退和死亡,只有应战才有生路。《中文导报》在传统报纸与新媒体的嫁接方面付了努力,当然希望有所收获——《中文导报》不仅是平面时代的在日华文媒体代表、同样也会成为电子时代的在日华文媒体领军。

  
有广大读者的关注和支持,“中文导报电子版”将时刻更新不断完善。电子报纸拥有的深入报道、丰富信息、多彩版面、强大功能,让人爱不释手,也会成为在日生活不可或缺的必要配备。

  
中文导报729期 2008。10。2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2008
    2008变化之年孕育生机 
    中日韩峰会开亚洲新局 
    中文导报坚守华人主场  
    开放从改变国民意识做起 
    改革研修生制度刻不容缓 
    陈水扁在劫难逃回归宿命 
    伟大的总统向奥巴马招手 
    陈云林访台 来而不往非礼也 
    关注二代华人的提前绽放 
    个人损失或成有价值学费  
    从观光立国到移民立国 
    导报电子版 媒介新空间 
    毒奶粉摧毁中国食品安全信心 
    中华街百年计重在树人 
    企业海外上市何所求 
    从福田辞职看日本政治无力化 
    奥运赢了 记忆留存到永远 
    奥运开了 世界感受中国情 
    奥运来了 中国拥抱全世界 
    奥运近了 中国准备好了吗 
    杨逸获芥川奖的社会学意义  
    环境与发展不是悖论 
    直航飞出两岸统合新航线  
    朝核去功能化:小恙无碍大局 
    中日解决东海纷争事在人为  
    岁寒过后又见春荣 
    华人跃升最大外来社群之重 
    国共拨云见日 两岸雨过天晴 
    震灾激发华人爱国情怀 
    世纪大震灾强化中日一体感 
    胡锦涛暖春 中日新出发 
    爱国:从圣火传递到主席访日 
    到长野去 到长野去  
    奥运圣火也是政治试金石 
    华人面对涨声响起来 
    维护历史的集体记忆  
    政权再轮替 民主新进步 
    民生与政改:两会的永恒主题 
    发掘在日华人埋藏金 
    拒绝饺子事件因噎废食  
    站上700期的新起点  
    日本进入中国主权基金视野 
    彼此关怀对方的关切 
    感受春节的文化自豪  
    东京中华街动议两面观 
    莫让历史情绪妨碍现实气氛 
    试看国民党最后的临门一脚 
    面向2008迎接中国年 
 
Copyright ◎ 2008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