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周话题 >> 2008
字体∶
民生与政改:两会的永恒主题

杨文凯 (发表日期:2008-03-22 12:30:53 阅读人次:1481 回复数:0)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一次会议顺利结束,拉开了“胡温”领导体制第二个五年任期的大幕。与此同时,作为中共十七大选定接班人体制的具体化,以习近平和李克强为代表的中生代纷纷进入政治中枢、位列国家高层,成为今年“两会”的换届重点。此外,民生和政改是“两会”永恒主题,今年的关键词分别是“物价”和“大部制”。

  
民生始终是“两会”的老话题。与前几届“两会”关注“三农”问题,关注弱势群体,关注教育、医疗、房价三大繁难相比,今年的民生难题则由“物价”领衔。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受能源、食料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再加上国民需求持续增长、流动性过剩带来通胀压力、年初冰雪灾害又雪上加霜,中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直线上升,已对普通民众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冲击。虽然和往年一样,有关教育、医疗、房价、社保等民生问题依然在“两会”上成为讨论和提案的焦点,但物价与日俱涨,直接影响到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消费,尤其成为众矢之的。

  
面对这种现实情景,有专家以先知的姿态告诫民众:廉价食品时代终结了,人们必须习惯高价生活;也有地方代表紧急提案:政府应反馈给每位市民1000元人民币,用以促进内需。尽管各种声音熙熙攘攘,世事发展纷纷扰扰,但究其本质,依然是利益分配问题。在全球通胀时代,上到国家地区,下到生斗小民,都面临着机会与挑战。社会利益的分配,不患分配结果的多寡不均,而患分配模式和分配过程的明暗不公。在中国,如此现实尤为严峻。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国家财政增收大于GDP增长率,GDP增长大于消费者物价指数增长,而CPI指数又大于普通民众的收入增长——这样一个数据推导过程,约略可以显示中国社会财富积累的真相,也传递出民众对物价上涨所持恐惧与不满的心理根源。

  
近十年来,全国“两会”越来越成为民生大讲堂,但多限于议论和探讨范围,而缺少对症下药、立杆见影的新民生政策出台。“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坚信问题将在发展中得到解决,民生会在建设中得到改善,所以今年“两会”关注民生、议论民生依旧,却同样显示“谈论民生易,解决问题难”的“两会”特色。

  
体制改革,也是“两会”备受关注的焦点。去年的中共十七大已就“大部制”改革达成了方向性共识,今年“两会”出台了具体的改制措施,舆论视之为中国政治改革的新契机。事实上,中国政府推行“大部制”,有类于日本的“省厅再编”,属行政体制改革范畴,而非涉及国家政治基础(如立法制度、选举体制)的根本性改革,所以无政治体制改革之实。

  
有关政治体制改革,不外乎两种方式:或以下推上,水到渠成;或一步到位,纲举目张。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以步调谨慎、只做不说著称,显然有意选择了前一种模式。相比于中国经济改革的巨大成果,中国政治改革的速度明显滞后,这就是碎步小走,或走走停停的结果。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判断,中国本次实施“大部制”,可视为在政改路上又迈出了一小步。中央希望通过实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来推动政治体制的转型,创造“小政府、大社会”的环境,用心可谓良苦。

  
不过,跨出行政体制改革这一步,在中国绝非易事。“大部制”改革,涉及部门整合,引发权力洗牌,触动官场潜规则,危及多方既存利益。中国的现行体制,积累起了过于集中而强大的行政权力。“大部制”改革就是要缓解、遏制行政权力,进而把“行政”与“权力”分离开来,让“行政”树立公共服务意识,让“权力”归属立法机构、市场体制和公民社会。但是,现在看来“大部制”还是“雷声大,雨点小”,改革路上举步维艰。

  
一方面,最有可能成为大部门的能源部新设搁浅,巨型能源垄断企业不需要多一个管事的婆婆;大交通部只能整合民航、公路、航运等,而铁道部依然自成一体;环境部不过是环保总局升格,基本职责不变,更难以整合国土、建设等部门而成为大环境部;另一方面,即使呼声很高的“大农业”、“大工业”、“大文化”、“大金融”各部门,也面临着理解偏差和整合难题。

  
以行政改革为代表的中国政体改革,因为需要打破旧体制、旧习惯、旧利益格局而面临相当的阻力。本届“两会”推出令人期待已久的“大部制”,为行政改革起了一个头。推进改革需要耐心、毅力、策略和方法,谨防出现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甚至是无疾而终的结果。

  
中文导报703期 2008。3。20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首页注册)
用户名(必须)
密 码(必须)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图片引用格式:[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2008
    2008变化之年孕育生机 
    中日韩峰会开亚洲新局 
    中文导报坚守华人主场  
    开放从改变国民意识做起 
    改革研修生制度刻不容缓 
    陈水扁在劫难逃回归宿命 
    伟大的总统向奥巴马招手 
    陈云林访台 来而不往非礼也 
    关注二代华人的提前绽放 
    个人损失或成有价值学费  
    从观光立国到移民立国 
    导报电子版 媒介新空间 
    毒奶粉摧毁中国食品安全信心 
    中华街百年计重在树人 
    企业海外上市何所求 
    从福田辞职看日本政治无力化 
    奥运赢了 记忆留存到永远 
    奥运开了 世界感受中国情 
    奥运来了 中国拥抱全世界 
    奥运近了 中国准备好了吗 
    杨逸获芥川奖的社会学意义  
    环境与发展不是悖论 
    直航飞出两岸统合新航线  
    朝核去功能化:小恙无碍大局 
    中日解决东海纷争事在人为  
    岁寒过后又见春荣 
    华人跃升最大外来社群之重 
    国共拨云见日 两岸雨过天晴 
    震灾激发华人爱国情怀 
    世纪大震灾强化中日一体感 
    胡锦涛暖春 中日新出发 
    爱国:从圣火传递到主席访日 
    到长野去 到长野去  
    奥运圣火也是政治试金石 
    华人面对涨声响起来 
    维护历史的集体记忆  
    政权再轮替 民主新进步 
    民生与政改:两会的永恒主题 
    发掘在日华人埋藏金 
    拒绝饺子事件因噎废食  
    站上700期的新起点  
    日本进入中国主权基金视野 
    彼此关怀对方的关切 
    感受春节的文化自豪  
    东京中华街动议两面观 
    莫让历史情绪妨碍现实气氛 
    试看国民党最后的临门一脚 
    面向2008迎接中国年 
 
Copyright ◎ 2008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