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周话题
>> 2021
字体∶
大
中
小
东日本大震灾十周年:一道永难愈合的伤口
杨文凯 (发表日期:2021-03-07 22:34:33 阅读人次:413 回复数:0)
2021年3月11日,史无前例的东日本大地震、海啸、核电站泄漏等复合型灾难迎来十周年。日本政府决定在11日下午举行追悼仪式。天皇夫妇出席,天皇将发表讲话,这是德仁天皇首次出席追悼仪式。据称,这可能是政府主办的最后一次追悼仪式。
回顾十年前那个悲惨的下午,许多令人震惊的图片和影像超乎想象永远定格,还有更多让人不忍直面的情节和故事或许淹没尘世永难揭晓。对日本来说,311大震灾不是一次可以终结的事件,而是一道与时间共存的永难愈合的伤口。311是日本灾害史上破坏空前、损失最惨的一次经历,不仅摧毁了农田和设施,夺走了生命和家园,还沉重打击了国运和士气。对日本来说,311大震灾是一道分水岭,使得日本从“战后时期”直接进入到“灾后时期”,一切都是那么突然又那么惨烈,没有预警,缺少过渡,无法拒绝,只有接受。
311大震灾过去了十年,灾后重建和地域复兴一直在摸索中进行,迄今缺乏让人满意的亮眼成果。日本原想借助举办东京奥运会,为东北受灾地区点亮“复兴之火”,展现灾后重建成果,但是天不随愿,新冠疫情蔓延全球使得东京奥运会成为鸡肋——面对着没有先例的巨大难题的东京奥运会,可能成为另一道让日本无法愈合的伤口。
十年是一个漫长的时间进程,但是日本迄今尚未厘清灾难责任问题,也没能有效解决那些重大的后遗症,特别是福岛核电站及核污染等随时构成着威胁。日本政府在2012年2月10日设置了复兴厅,原定10年到期,现被迫延长,预定到2031年3月31日为止。复兴大臣换了一个又一个,给人的印象却像是政府的摆设;复兴厅的角色究竟是复兴事业的决策者,还是重建方案的提供者,抑或是实施部门的协调人,迄今身份不明,作用不彰。震灾十周年,复兴重建之路依然漫长,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列举之。
1、311大震灾的受害统计一直处于进行时。据警察厅最新统计:确认死者1万5899人,失踪者2525人,负伤6157人。其中,宫城县最多,死者9543人,岩手县死亡4675人、福岛县死亡1614人、其他9个都道县死亡67人,九成死于海啸的冲击。建筑物全毁或半毁合计40万4893户。相关伤亡统计没有停止,十年后还有新发现。
2、福岛核电站污染区成为无人区,难以恢复。在311的地震海啸中,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三座反应堆发生熔毁,发展为世界上最严重的核事故之一。当时被疏散的人群最多曾达47万人,至今仍有约4.7万人疏散在外,还有约3000人在临时安置房生活。据悉,原本居住在福岛的4.77万名居民中,仅有23%返回家乡,约1.1万人。NHK调查显示,近65%的灾民感受到灾难带来生理或心理的影响,许多人与社区居民交流减少了。核泄漏与核污染让曾经繁华的街道变成了无人区。在福岛县浪江町等地,房屋废墟和废弃商店随处可见,十字街头,空空如也。
3、东京电力为核事故赔偿支付额将超过10万亿日元。福岛第一核电站运营方东京电力公司,累计赔偿支付额在2021年度将超过10万亿日元。截至2月19日,赔偿精神损失和营业损失等的费用达到9.7028万亿日元。除去污费2.7万亿日元外,包括法人在内的受灾者赔偿约为7万亿日元,今后还会增加。东电“坚持赔偿直至最后一人”,背负了一个企业难以偿清的巨额债务。在未来很长时间内,如何处理核污水净化后的废水,成为巨大课题,
4、福岛核泄漏让日本的核电事业遭受灭顶之灾。福岛核事故打破了“核电安全”的神话,也暴露出日本科技“应用强、基础弱”、“模仿能力强、自主开发弱”的特征。为此,日本的国家能源战略发生转向,核电最大手企业东芝一蹶不振,日立等核电站出口战略遭重创。震后,日本关闭了国内的核电机组。截至2020年1月,有15座核电机组完成审查工作,其中9座恢复运行,其余18个可运行机组处于核管理局(NRA)审查过程的不同阶段。
日本在2018年制定基本能源计划目标,到2030年实现能源的22-24%来自可再生能源,20-22%来自核电,56%来自化石燃料。2020年10月首相菅义伟承诺,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的份额提高到50%,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日本国际原子能机构主席伊井隆志在2021年新年声明中说,日本要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目标,利用核能作为低碳能源必不可少:“为了实现碳中和并提高能源自给率,日本必须尽快重启仍然闲置的核电机组,努力更换旧核电站和新建更多的核电站。”但福岛核泄漏的阴影挥之不去,让日本和国际社会心有余悸。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核能署(NEA),在3月3日发布报告,就福岛核事故指出“重建核能信赖是课题”。
5、受到风评被害,日本受灾地区的农产品出口十年不振。震灾发生后,受到核事故影响,全球54个国家和地区限制日本农水产品输入,至今还有20个国家和地区维持限制。日本农水产品和食品输出额最高的香港地区,依然禁止输入福岛产的蔬菜、水果、牛奶和乳制品等。2019年4月,针对韩国限制日本水产品进口,日本把官司打到WTO,最后败诉。日本政府希望大幅提升农林水产品和食品出口额,只有继续呼吁各国撤销进口限制,这条路还很长。
6、日本灾后恢复缓慢,一直是受到灾区民众诟病的话题。究其原因,没地、没钱、没人手、复兴预算监管严厉、灾区重建靠自治体、靠企业、靠个人等。去年11月,NHK放送文化研究所在全国实施舆论调查显示,近3成受访者认为海啸灾区复兴重建“没有进展”,东日本大地震过去十年,仍有许多民众感受不到复兴重建的成果。另外,针对东京电力去除核污染的问题,53%的受访者回答“没什么进展”,12%的受访者认为“毫无进展”。
7、日本地震频繁,不仅东北海岸是多发区,全日本都随时准备着。2月13日晚,福岛近海海域发生7.3级地震,被定义为311大地震的余震。本次地震是2011年4月以来日本东北地区太平洋沿岸首次震度达到6强以上的地震,据称未来10年中这类余震可能再次发生。另外,预测未来30年里日本发生南海大地震的概率高达80%,各种受害推定不绝如缕。这说明日本列岛处于不安定是常态,人们除了日常防灾备患以外,唯有祈祷。
8、福岛等受灾地区重建再生,或转型为新能源示范区。在311大震灾8周年时,日本政府曾宣布灾区道路有99%已完成修复,铁路和公交也有97%恢复了正常运作。时任首相安倍晋三强调:“今后三年,将集中精力继续加强硬件和软件,要让日本成为一个应对天灾的强韧国家。”在大震灾10周年前夕,日本首相菅义伟来到福岛县浪江町和双叶町等地,参观了全球最大规模氢气制造据点“福岛氢能源研究基地”(浪江町),视察了推进机器人及小型无人机开发的“福岛机器人试验区域”(南相马市),访问了今年春季大型商业设施开业的大熊町“大川原地区重建据点”等。事实表明,福岛等地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实现转型,展露新能源示范区的曙光。
中文导报 第1326期 2021.3.11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
首页
注册)
用户名(
必须
)
密 码(
必须
)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
图片引用格式
:[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2021
金字当头奥运牵手:中日迎来复交50周年
儿童补助金:一本好经为什么又念歪了
日本支持北京冬奥会是复交纪念试金石
疫情风声又紧了,日本守得住防疫成果吗
从扩大引进到开放居留:日本需要移民了
日本式“躺赢”能否阻止第六波疫情回潮?
疫情缓解谨慎开放:后新冠日本机会何在
日本政治进入“岸田时代”直面四大考验
避免安倍三泡茶是岸田自民党胜选秘笈
从真锅获诺奖看日本50年30个奖的底气
岸田内阁起航:宏池会政治血脉揭新篇
孟晚舟获释回国:中美博弈何时峰回路转
总裁选胜利方程式:小泉模式VS安倍模式
911恐袭20周年:无休止的战争并未终结
菅义伟提前弃选:为数不多的明智选择
岸田文雄对决菅义伟:总裁选赢面几何
疫苗依赖成日本走出疫情困境的杀手锏
东京奥运会闭幕:日本成功传递接力棒
避免超级传播是东京奥运会成功的标志
打开东京奥运会的正确姿势:前瞻与守望
伤痕累累的东京奥运会值得一声祝福吗
今天,我们如何看待东京奥运会的坚守
热海爆泥石流灭顶之灾:防灾是门必修课
风雨如磐初心不改 服务人民复兴民族
拜登欧洲行步步进逼 中国航天梦招招实锤
G7大舞台:多国政要争相抢镜各取所需
自民党3A再集结:安倍能否东山再起?
痛悼陈焜旺老会长:其志永续昊天长存
悼念缅怀逝者:理解真正的“人间值得”
狼来了:七普调查敲响人口增长拐点警钟
中美出动向:全球疫苗博弈进入新阶段
日本三度施放 “紧宣”杀手锏会有效吗
追随美国围堵中国 日本真是勉为其难
从东奥到冬奥:反对奥运政治化的国际杂音
从紧宣到蔓防:日本抗疫陷同义反复怪圈
圣火传递开启一场“不完全”奥运旅程
中美2+2交锋:展示东升西降诠释平视外交
美日印澳四方首脑会谈为何备受关注?
东日本大震灾十周年:一道永难愈合的伤口
日本解禁紧急事态后必须聚焦三件事
东京奥运会誓为女性平权树立新典范
森喜朗为失言引咎 望继任为东奥担责
严防疫情不懈怠:过快乐平安的春节
期待东京奥运会成为战胜疫情的奇迹
拜登的美国能给世界带来新可能性吗?
新冠一周年:世界永失我爱人类唯有自救
日本重启紧急事态:亡羊还能补牢吗?
跨越新冠历史分水岭:辛丑金牛揭新篇
Copyright ◎ 2008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