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周话题
>> 2017
字体∶
大
中
小
回归20年:东方之珠更加璀璨光华
杨文凯 (发表日期:2017-07-01 19:29:46 阅读人次:788 回复数:0)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香港,让历时数月、耗资8200万美元的“香港回归20周年大型庆祝活动”进入最高潮。
回归20年来,面对嘲讽和质疑,面对困境和危机,在中央政府支持帮助下,在特区政府带领下,香港社会各界勠力同心,奋发有为,实践了“一国两制”的历史性课题,交出了令世人惊艳的答卷。回归20年纪念活动的口号是“同心创前路,掌握新机遇”,表明香港不仅继续闪耀在世界舞台,更会以新的姿态开拓新的未来。
习近平在香港强调:20年间,“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就像一棵幼苗,在风雨中茁壮成长,结出了累累硕果。相信自己、相信香港、相信国家,我们实行“一国两制”的初心不会改变,决心不会动摇,要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恒心,推动“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更大成就。
回归20年来,香港的经济成绩单有目共睹。香港本地生产总值从1997年的1.37万亿港元增长到2016年的2.49万亿港元,20年增长82%,年均增长3.2%;人均生产总值由1996年的19万港元上升至2016年的近34万港元,同期增长六成,超越日本和欧盟。财政储备从3700亿港元增长到9538亿港元,增长150%;外汇储备从928亿美元增长到3905亿美元,增长了3.2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例超过90%,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近6成,金融、贸易、航运、空运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位置,是仅次于纽约、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
回归20年来,香港与内地互动日益频繁。香港一直是中国实际引进外资最大来源地,香港对内地实际投资额累计超过9100亿美元,占全部外资的52.1%。另一方面,2003年,中央与香港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将香港推上了与内地经贸合作最紧密的位置。在推动科技创新、改善民生福利等方面,也可以看到中央对香港的给力帮助。
竞争力方面,瑞士洛桑管理学院(IMD)国际竞争力排名,过去10多年香港基本处于前三甲,力压老对手新加坡;世界经济论坛(WEF)全球竞争力排名,近年大体保持在前10以内。制度方面,美国传统基金会连续23年(1995-2017)将香港评为经济最自由的地区。这份成绩单,彰显香港依然是全球公认、世界瞩目的“活力之都”和“动感之都”,证明了“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功。
香港实行“一国两制”,在20年前是一个创举:“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不过,现在世界上很少人再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这种思维充满着冷战色彩。全世界对于中国都有了新的认识、新的肯定,香港或许对内地的制度也会有些欣赏。无论如何,香港与大陆结成经济命运共同体的趋势与日俱增。近年来,面对保护主义狼烟四起的西方,香港感觉到自己的经济正与中国内地、亚洲越来越紧密连在一起。比如一带一路,真正能为香港人提供发展机会、就业机会。
当然,纯粹经济意义上的增长和繁荣,并非必然生成社会意义上的和谐与稳定。长期存在且难以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导致香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出现了某种失衡。作为城市经济体和单独关税区,香港的情况更为突出,值得关注和重视。
香港正面临一连串棘手问题:房价高企、不公平加剧、身份困惑等。居高不下的房价,使得很多香港人在740万人口的城市里负担不起一套小公寓,房价因内地热钱涌入而进一步恶化;同时,一小群人脉深厚的企业大亨对香港的强大控制,扼杀了普通人的发展机会,加剧了不平等现象。香港政府因为激烈的政治分歧而无力解决种种复杂挑战。不断加深的冲突对香港作为开放、繁荣的全球化城市地位而言,不是好兆头。
展望未来,香港经济面临着跨越“三重门”的挑战。第一:重构现代服务业新格局。以全球城市视野、充分利用“一国两制”优势,着力拓展香港服务业的服务对象,构筑香港服务业发展的坚实“底座”。第二:以创新科技引领新结构。创新科技将成为香港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是香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引领者和带动者。第三:化机制优势为竞争优势。香港的自由港经济制度、法律制度、要素流动制度以及城市、社会、生态管理制度等等,一定程度上都是“创造出来”的专业性和高级生产要素。比较而言,香港仍具有明显的机制优势。
在香港回归20年后的今天,以国际化和一体化为目标的“粤港澳大湾区新都市群”构想已经在路上。粤港澳大湾区“整合交通网络”,因应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建设,推进城际铁路与城市地铁对接,形成以广佛、港深、珠澳为枢纽的轨道交通网络,实现东西两岸城市一小时生活圈。
建立“港澳+自贸试验片区”联盟,以深圳前海蛇口、广州南沙、珠海横琴三个自贸试验片区为主体,建立“2(港澳)+3(自贸试验片区)”联盟,探索“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体制机制、法律法规等制度层面对接港澳,提升大湾区对外开放水平。先行试验国际经贸新规则、新标准,通过率先实现与港澳的对接,积累经验,为与更高标准、更大范围的国际贸易投资规则制定提供借鉴。
可见,推动香港的发展,解决香港的问题,需要跳出香港看香港,从国家看香港,从世界看香港。一个全球城市,应该有全球的视野和胸怀;“一国两制”下的国际城市,应该在国家战略中有所担当,并在角色担当中实现自身的繁荣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中文导报 第1149期 2017.7.6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
首页
注册)
用户名(
必须
)
密 码(
必须
)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
图片引用格式
:[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2017
中日关系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不能让江歌血案沦为当代罗生门
日欧自贸区实现全球战略出口何在?
白牌车风波戳中共享经济法律软肋
幼儿园虐童事件暴露中国三大迷思
请尊重江秋莲作为母亲的权利和初衷
APEC“习安会”揭中日关系新开端
特朗普亚洲行是新亚太战略试金石
自民党胜选:日本将在改宪路上狂奔
2017中国节:在日体验中国的最大庆典
美国禁枪难是全球废核难的现实隐喻
安倍VS小池:是否碰到神一样的对手
找一个理由举杯,为真正闪光的日子
To be or not to be:朝鲜核导危机陷困境
普京向日韩首脑赠送刀剑有何来头
为日本足球连续6届晋级世界杯点赞
中日复交45周年:官民并举互释善意
中美经贸回避双输是大国相处底线
安倍改组内阁力争最后延命机会
莲舫辞职摸到了女性政治家天花板
财富世界500强映照中国经济变迁
安倍政权能否脱离警戒水位存疑
日欧EPA抱团取暖对抗保护主义逆流
回归20年:东方之珠更加璀璨光华
相聚水立方唱响中华情共圆冬奥梦
日本共谋罪闯关加速监视型社会步伐
如何应对恐怖主义出现新一波高潮
杨洁篪访日背后的中日关系新机遇
安倍在G7峰会猛刷存在感为了啥
二阶俊博传书送信:中日相向而行
一带一路友邻富邻催生国际大家庭
中国航空大飞机梦实现关键性跨越
日本决心小丫扛大旗何以引领TPP?
体坛女神退役潮 长江后浪推前浪
“习特会”气氛融洽成果超出预期
全球关注习特会跨出趋利避险第一步
央视315打脸日本食品成了抛砖引玉
朴槿惠遭弹劾罢免案无关萨德入韩
观察中国两会议题先从数字入手
日本第一党成恶性民粹的现实镜像
暗杀金正男再掀政治恐怖主义恶浪
安特首会:高尔夫外交打出新高度
马蒂斯首访韩日透露了什么信息?
欢度春节期盼中日关系春暖花开
特朗普时代的中日对应和自处之道
深信民主和人民的奥巴马时代落幕
防雾治霾:解决人祸还需法治
岁月颠覆旧乾坤 金鸡报晓新世界
Copyright ◎ 2008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