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周话题
>> 2016
字体∶
大
中
小
睿智儒雅正直:世间已无吴建民
杨文凯 (发表日期:2016-06-20 01:25:15 阅读人次:823 回复数:0)
6月18日,中国知名外交家吴建民先生在武汉遭遇车祸,不幸去世,终年77岁。吴建民意外离世消息瞬间刷屏,随即引起了中国学界和社会各界强烈反应。来自民间信息渠道的追忆和缅怀不绝如缕,同时也以此为契机来反思中国外交面临的选择。
吴建民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第一代职业外交官的杰出代表。1959年,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毕业后进入外交界,曾为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国家领导人当过翻译。70年代初,吴建民成为中国常驻联合国的第一批工作人员,后担任驻荷兰大使、外交部新闻发言人、驻法国大使。2003年卸任后,吴建民历任中国外交学院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副会长、全国政协外委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等职,他还曾于2003-2007年任国际展览局主席。
近年来,吴建民虽然从外交部退休,却成为中国理性主义外交的言论重镇,同时也是对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最重要的批判者之一。他生前指出,民族主义的内涵有两条:第一,热爱自己的国家,这个没有错;第二,排斥他人,把本国面临的各种问题、责任都推到别国身上,这样就有问题。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结合起来更加危险,因为民粹主义会导致从政者被民族主义所绑架,丧失理性。他同时揭露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在中国的危险性:民族主义往往打出“爱国”的旗号,“爱国”无罪;民粹主义则装扮出“为民请命”的样子,二者均有很大欺骗性。他认为,民粹主义的本质是反对改革,民族主义的本质是反对开放——无疑,吴建民的立场和言说,在当今中国的对外关系上发挥着重要的警世与平衡作用。
获悉吴建民离世消息后,外交部欧洲司发布微博称,他的溘然离世是中国外交界的重大损失。“吴大使是杰出的外交官,睿智、儒雅、正直,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充分展示了中国外交官的素养,退休后依然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奔走劳碌。他的溘然离世是中国外交界的重大损失,令人扼腕唏嘘。”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赵启表示:“吴建民大使是伟大的爱国者,有丰富外交阅历,在国际舞台有相当强的影响力,为培养年轻英才不遗余力,以77(岁)高龄奔走二轨外交,挚友突然远行令我不胜哀悼之至矣!”法国驻华大使顾山发表悼词称,法兰西人民失去了一位通晓法国并为法中关系做出卓越贡献的伟大朋友。
吴建民是一位冷静而理性的外交家,善于理性分析中国面临的外交局势,冷静判断最符合中国利益的选择。近年来,吴建民在外交政策辩论中与国内的“强硬派”和“鹰派”针锋相对,成为媒体关注的公众人物。
吴建民一贯坚持在当今中国宣扬战争论是“犯了时代性的错误”,“谁高举战争的旗帜,谁就会碰得头破血流”。有关南海局势,他认为紧张局势被夸大,主张“要沉住气、全面看、有信心”;去年接受BBC节目访问时,他也表示中国不是超级大国,只希望保护自己的利益,不想在南海称霸。今年4月,吴建民曾经批评《环球时报》是“战争与革命的惯性思维”的典型,想法极端,没有把握大局。
吴建民认为,时代主题的变化,即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是国际关系中最大的变化。现在很多人还有战争与革命的惯性思维,总想着打一仗——美国打不过,菲律宾可以打啊?完全搞错了时代。他总结中国外交战略是“三不、三要”。三不:不扩张、不称霸、不结盟;三要,要和平,要发展,要合作。尽管被扣上“鸽派”的帽子,甚至被诽谤为“汉奸”,但吴建民始终是军方“战争外交”和民间“愤青外交”的坚定批判者,他指出外交需要讲明道理,展开谈判,显示软实力,这个更难。
吴建民对于中国社会情绪的疏导,对于大众心理的教育,一只持续到生命的最后时刻。面临着年轻一代更富激情、更加躁动,更习惯碎片化阅读而非理性思考的现实;面对越来越多带着政治正确面具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艺术家”的表演和炒作行为,吴建民的冷静、睿智、儒雅、正直,在当今中国显得尤为稀缺而难能可贵。
吴建民猝然离世所引起的社会震动,也证明了吴建民的独特存在感之于当今中国是不可或缺的。首先,他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批职业外交官中硕果仅存的杰出代表,他长达半个世纪的职业生涯积累了不可多得的经验和眼光;其次,他是一个孜孜不倦的人,自信、开放、阳光、进取,“他外知世界、内知国情,中国要站上国际舞台需要这样的人”;其三,他在外交专业领域和国内外树立的社会威望使他不仅善于讲理、勤于沟通,也成为少数敢于说话、敢于碰撞的人;其四、为人真诚,为官正直,使他虚怀若谷,开诚布公,无需掩盖,只说真话;其五、在“政治正确”引领一切的社会环境里,能够直接亮出哪怕是不合时宜的观点和立场,需要勇气,更需要情怀,吴建民两者兼备,不可多得。
诚然,今天的中国太需要这样的人物和角色,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可惜,世间已无吴建民,天妒英才,令人唏嘘。中国需要融入世界,而不是世界融入中国——这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正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和吴建民一样,反思中国对外战略的盲点和误区。他们希望把习近平提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落实到实处,改变零和游戏的思维惯性,演绎正和游戏的发展愿景——这也是吴建民在身后留下的重要课题。
中文导报 1100期 2016.6.23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
首页
注册)
用户名(
必须
)
密 码(
必须
)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
图片引用格式
:[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2016
2016国际大变局深刻影响中日关系
华裔少年世青赛夺冠带来几多启示
朴槿惠一声叹息韩国政治一地鸡毛
中日不可错过重建互惠关系新契机
APEC应该成为RCEP和TPP的融通平台
特朗普总统值得美国和世界期待吗?
朴槿惠走不出韩国总统的政治魔咒
杜特尔特的反美亲日和华能够走多远
从诺奖看世界需要什么样的文学
从日本人频获诺奖再看中国人机会
中国欢度国庆日本开启喜迎模式
如何看待中日共同舆论调查结果
莲舫当选党首:拼颜值还是靠才华
911事件十五年以来的世界与中国
G20峰会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三国外长会议为缓和关系做铺垫
为里约奥运会喝彩相约东京再见
巴西里约打造自由快乐奥运典范
改变日本就从东京都知事选举开始
“独狼式”恐袭蔓延世界不容小觑
南海仲裁案证明和谈是唯一出路
执政党跨门槛日本修宪之门洞开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展中国外交雄心
英国公投脱欧给出的现代启示录
睿智儒雅正直:世间已无吴建民
为华裔二代唱响中文歌点赞喝彩
大和君走失拷问教育的边界何在
奥巴马首访广岛给出什么政治示范
不承认政治基础何以摘两岸成果
一个小人物之死何以引爆舆论场
日本的外交机会主义还能走多远
在日华人驰援熊本透露重要社会信息
举国为熊本守望 救灾让干扰走开
4.8新政终结海淘避税推动行业洗牌
安倍经济学临危履薄正在走向终结
民进党成立:日本政界再编揭新章
从朱镕基悼宫崎勇看中日互学之道
震灾5周年:灾后复兴任重道远
中国两会报告关注民生提振信心
从全球化高度认识鸿海收购夏普
朝鲜半岛战云下的中国应对之策
日本股汇双煞 安倍经济学危矣
春节走向世界展现新民俗新时尚
2016中国节尽显华人气魄和力量
动荡的中东迎来了合作发展的中国
台湾“三无大选”动了谁的奶酪
核武朝鲜是中国的挡箭牌还是负担
岁月有情逐梦想 星光引路照前程
Copyright ◎ 2008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