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周话题
>> 2016
字体∶
大
中
小
一个小人物之死何以引爆舆论场
杨文凯 (发表日期:2016-05-15 15:04:20 阅读人次:749 回复数:0)
在中国,死人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尽管如今既非战争时期,也非动乱年代。5月以来,有关死亡的话题接二连三地在网络上传播,进而发酵为公共舆论事件。
魏则西之死,暴露了医疗黑幕与百度竞价排名的危害;雷洋之死,让平民的公共安全转化为普遍的社会焦虑,小人物猝死与公权力执法的非对称因果关系成为全民焦点。在广州,退休牙科主任陈仲伟在家中遭旧病人乱刀砍死,据称因为1991年接受治疗后牙齿变黄要求赔偿,实则显示了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在成都,华西医院前院长石应康坠楼身亡,原因不明,只有女儿石运莹在微信朋友圈透露“他心凉了,厌了,所以想走了”。
死人的事情总是令人惋惜,会引发悲悯或恐惧的情绪;死人的事情总是有原因的,一般人不会无缘无故地去自寻死或被死亡。社会公众面对着不断出现的死亡既成事实,既有兔死狐悲的惊惧,更想了解人是怎么死的,为什么会死?但对于这些关键问题,涉及公众知情权的核心部分,媒体往往语焉不详,真相常常付之阙如。
雷洋是一个社会小人物,所谓毕业于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供职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的专业精英等头衔,都掩盖不了他身为小人物的本质。就是这样一位与社会相安无事的小人物,仅仅离家一个半小时,就由“接飞机”变成了“打飞机”,从一个活生生的丈夫和父亲变成了一具尸体。权威的发布让人觉得可疑,执法者本身缺乏监管,平凡的生活没有安全感,流行在屏幕上的黑道切口“我弄死你”越来越不像一句玩笑而成为社会现实——这是让雷洋之死引爆传媒舆论场、吸引千万人关注的原因,更是让同为一介社会平民的大众不能不生发恐怖联想的基点。
在雷洋猝死之后,尽管妻子吴婷婷表示 “不考虑丈夫是否嫖了娼,只在意警方执法是否有问题” ,但大部分媒体还是顺着警方的口径,用心探讨了死者生前究竟是“嫖了”还是“没嫖”,展现出娱乐至上、八卦爆棚的精神。许多媒体报道一味强调“人大硕士”、“是否嫖娼”,其实是避重就轻,转移视线,偏移主题,欲盖弥彰。正是通过媒体的镜头和报道,在警方披露抓嫖过程和洗脚女口供的交织下,雷洋的嫖娼事实似乎已经呼之欲出了,可是最重要的视频监控和执法记录仪非常巧合地全坏了,现场录像不翼而飞。
警方在通报中称,雷洋因嫖娼被警方带回审查时,抗拒执法并企图逃跑,被依法采取“强制约束措施”。如何强制约束,尽在不言;现场录像已失,不得而知。对此,很多围观者纷纷通过自媒体发声,指出嫖娼与死亡没有逻辑关系,抗拒执法就会死亡也是一个伪命题,他们从常识出发的思路比专业媒体表现得更专业。公众不想了解“嫖娼”,只想关注“死亡”。雷洋的非正常死亡,无论是偶然还是故意都与私德无关,都不应该是一个伦理陷阱、一次道德谴责,更可能是一次刑事事件、一段法律责任。
外媒BBC注意到,“雷洋事件”占据了中国媒体和舆论关注的焦点。从社交媒体直至人民日报、新华社都在发声。“雷洋之死”已经从全民议论发展到全民办案。
BBC分析称,过去两周,中国发生的大事,世界发生的大事,很多。但如果你只看中国媒体,似乎只有两件事大家关心,从魏则西到雷洋。有人说,这与两个人的身份标签和与他们的死亡相关因素特别有关;有人说,这是中国社交媒体高度发达但能议论的事情非常有限有关。根本上,议论魏则西、雷洋的人,每个人都能设想自己成为“魏泽西”和“雷洋”的可能。换言之,如果对最基本的人身权利和生命安全的保障、对最基本的社会诚信没有信心,每个人都会有安全焦虑。
同时,BBC也介绍称,英国警察执法过程中出现死亡,每年都有发生。事件发生后,当事警局必须立即向监督警察执法的独立调查机构“警察投诉独立调查委员会”报告,由委员会接手调查死亡原因并确定警方责任。警方只有闭嘴协助调查的份。
面对沸沸扬扬的公共舆论,官媒新华社也按捺不住了,高升呼吁“权威发布不能落在舆情后面”。新华社撰文指出,公众关注这件事,除了当事人的身份标签、涉嫌嫖娼的细节外,在更深层次上,还是对自身安全和执法公正的关切。即便一个人私德不检,哪怕是犯罪嫌疑人,其基本的人身权利和生命安全也应受到保护,不能不明不白死去。
无论从舆情热度还是社会心理来说,对雷某事件都不能回避,需要有权威的信息发布。目前,检察机关已经介入事件调查,当地警方已经不适宜公开发布与案情相关或不相关的信息。雷某的死因,需要通过法医鉴定、检察机关的调查来确定。在这个过程中,公众和舆论应该有耐心,给真相一些时间;但前提是,这应该是经得起检验和追问的真相。
的确,鉴定应该是科学的,调查应该是真实的,事件真相只有一个,时间和耐心都会有的。无论如何,就是不能不了了之,像很多次过往一样,让雷洋的非正常死亡化为一缕轻烟。
中文导报 第1095期 2016.5.19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
首页
注册)
用户名(
必须
)
密 码(
必须
)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
图片引用格式
:[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2016
2016国际大变局深刻影响中日关系
华裔少年世青赛夺冠带来几多启示
朴槿惠一声叹息韩国政治一地鸡毛
中日不可错过重建互惠关系新契机
APEC应该成为RCEP和TPP的融通平台
特朗普总统值得美国和世界期待吗?
朴槿惠走不出韩国总统的政治魔咒
杜特尔特的反美亲日和华能够走多远
从诺奖看世界需要什么样的文学
从日本人频获诺奖再看中国人机会
中国欢度国庆日本开启喜迎模式
如何看待中日共同舆论调查结果
莲舫当选党首:拼颜值还是靠才华
911事件十五年以来的世界与中国
G20峰会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三国外长会议为缓和关系做铺垫
为里约奥运会喝彩相约东京再见
巴西里约打造自由快乐奥运典范
改变日本就从东京都知事选举开始
“独狼式”恐袭蔓延世界不容小觑
南海仲裁案证明和谈是唯一出路
执政党跨门槛日本修宪之门洞开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展中国外交雄心
英国公投脱欧给出的现代启示录
睿智儒雅正直:世间已无吴建民
为华裔二代唱响中文歌点赞喝彩
大和君走失拷问教育的边界何在
奥巴马首访广岛给出什么政治示范
不承认政治基础何以摘两岸成果
一个小人物之死何以引爆舆论场
日本的外交机会主义还能走多远
在日华人驰援熊本透露重要社会信息
举国为熊本守望 救灾让干扰走开
4.8新政终结海淘避税推动行业洗牌
安倍经济学临危履薄正在走向终结
民进党成立:日本政界再编揭新章
从朱镕基悼宫崎勇看中日互学之道
震灾5周年:灾后复兴任重道远
中国两会报告关注民生提振信心
从全球化高度认识鸿海收购夏普
朝鲜半岛战云下的中国应对之策
日本股汇双煞 安倍经济学危矣
春节走向世界展现新民俗新时尚
2016中国节尽显华人气魄和力量
动荡的中东迎来了合作发展的中国
台湾“三无大选”动了谁的奶酪
核武朝鲜是中国的挡箭牌还是负担
岁月有情逐梦想 星光引路照前程
Copyright ◎ 2008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