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周话题
>> 2014
字体∶
大
中
小
中国走进非洲50年:打造合作升级版
杨文凯 (发表日期:2014-05-10 11:17:01 阅读人次:929 回复数:0)
5月4日-11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偕夫人展开了为期8天的非洲之旅。这是继去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非洲之后,中国现任最高领导人再次走进非洲。李克强访问了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安哥拉、肯尼亚四国,在非盟总部发表演讲,阐述了中国对非关系的新思路。李克强还出席了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举行的第24届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全会,被认为是雪中送炭之举。
在中国外交政策中,发展中国家是基础。非洲的发展中国家最多,非洲在中国整体外交中是基础中的基础,意义特殊。中国历来重视中非关系,不仅有传统友好,也是现实战略。中非领导层之间有密切交往,中国外交部长20多年来年初首访都选择非洲国家。作为政府首脑,本次李克强专访非洲,在传承并发扬外交传统之余,更在具体层面上推进了新时期中非合作之路。
今年是新中国首任总理周恩来访问非洲50周年。当年,周恩来提出了中国处理同非洲和阿拉伯国家关系五项原则、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国际生活中的五项基本原则,一直得到中国历届领导人遵守,为中非发展友好合作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去年4月,中国国家元首习近平访问非洲,规划了新时期中非关系方向性、原则性、战略性问题,并提出了中国对非政策的“四字箴言”:真、实、亲、诚。本次李克强总理再次集中访问非洲,意在落实习近平主席访非成果,中非签署了近60份合作文件,涵盖石油、经贸、文化、农业、卫生等领域,全面打造中非合作升级版。
李克强此访行程遍及非洲东部、西部、南部等几个重要区域。埃塞俄比亚是非洲大国,在世界上具有一定影响力。亚的斯亚贝巴是非洲联盟总部、非洲发展银行总部的所在地,被称为“非洲的政治和外交首都”;第二站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国家,也是非洲第一大经济体;位于南部的安哥拉是葡语国家,也是近年来非洲快速崛起的重要代表;最后一站肯尼亚是非洲重要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中唯一一个联合国机构的总部所在地。李克强所访四个国家各具代表性,体现出中国对非外交的多元化和全面性。
中国走进非洲50年,中非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中国是非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非洲是中国第四大投资目的地。在非洲,贸易、投资和工程承包三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中非贸易中的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2013年,中非贸易额突破了2000亿美元大关,达2102亿美元。相比之下,2013年美非贸易额约960亿美元,欧非贸易额约1370亿美元,日非贸易额约300亿美元。
中非经济合作,以铁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是重点。“要想富,先修路”。现在的非洲正在重复中国经济起飞的经验,其中铁路成为投资新宠。非洲各个地区一体化组织和很多国家政府都将铁路视作经济发展的引擎,而中国企业在工程承包方面有巨大优势。中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修建了坦赞铁路。2010年至今,中土签约了尼日利亚阿布贾至卡杜纳铁路、拉各斯至伊巴丹铁路、埃塞俄比亚-吉布提铁路、乍得铁路EPC总承包项目、尼日尔铁路等诸多铁路项目,这几项的合同金额超过100亿美元。此外,中国路桥将负责承建肯尼亚东非铁路,2013年前10个月,中国企业在非洲签署承包合同额达470亿美元。
李克强5月5日在亚的斯亚贝巴地标性建筑非盟会议中心发表演讲。他称赞非洲为“三个一极”:是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一极、是全球经济增长新的一极、是人类文明的多彩一极;他提出深化中非合作的“四原则”,包括“真诚平等相待、增进团结互信、共谋包容发展、创新务实合作”;他为打造中非合作升级版而大力推进“六大工程”,其中尤以产业合作工程位居第一。李克强本次不忘推销中国高铁,宣布要在非洲建立高铁研发中心,为中国高铁开拓庞大的非洲市场未雨绸缪。
李克强在非盟总部和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全会的两大演讲,从政治和经济层面阐述了中国新一届领导层的“非洲观”,也是对习近平“四字箴言”的具体化落实。迄今,中国尽管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正由区域大国向全球大国迈进,但中国与非洲之间依然具有强烈的战略需要。
中国的综合国力快速提升,但国际战略环境并未得到显著改善。美国正在大张旗鼓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部分周边国家在领海纷争中与中国矛盾日深,西方国家也没有正面和积极对待中国,中国在国际上的真正患难之交仍然是非洲朋友。中非依然彼此珍视,友谊历久弥新。无论在政治外交领域还是在经济人文领域,非洲国家始终都是中国主张的热心聆听者和支持者,在众多具体事务中更坚定站在中国一边。
今天,非洲是中国提倡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坚定支持者,也是中国实现经济转型所需要的重要外部市场和资源供应者。对非洲而言,中国一直是最有力的政治盟友,是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和资金技术来源国。非洲“向东看”,体现了对国际关系发展方向的深思熟虑和理性判断。由此,李克强走进非洲,推动非洲与中国构建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已经达到了让其他国家和区域经济体望尘莫及的高度。
中文导报 第998期 2014.5.15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
首页
注册)
用户名(
必须
)
密 码(
必须
)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
图片引用格式
:[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2014
2014中日关系摸索重建“新常态”
安倍长期政权或展露政治灵活性
日本大选:安倍自民党一石三鸟
国民党惨败让台湾面临新变局
高仓健的硬汉形象依然是男性标杆
安倍提前选举只为收割政治红利
APEC成为改善中日关系重要契机
日银再放水:背水之阵还是饮鸩止渴
中国外交深耕欧洲具战略眼光
诺贝尔奖的中国机遇在哪里
勿忘友好纪念日中日需要正能量
中日首脑会谈聚众望期待有所归
阿里巴巴的成功究竟是谁的胜利
期待朝日继续点亮自由派言论火种
细解安倍改造内阁的五个数字依据
民间交往用脚投票破解中日僵持
与极端主义斗争是全世界的责任
安倍须以行动为首脑会谈开启大门
中国“打虎记”最终指向依法治国
安倍邯郸学步:竞逐影响力何时休
金砖银行为打破战后金融秩序扬帆
让价值判断成为文化理解的基本取向
中韩蜜月重塑东北亚区域格局
中日关系需要走出“失去的十年”
重新检证“河野谈话”能改变什么?
巴西世界杯:热闹不只是他们的
胜又拓哉杀人案暴外国人政策盲点
亚太安全形势正走到十字路口
中文导报千期纪念:春华秋实风物常在
日本自我解套甘当新冷战急先锋
中国走进非洲50年:打造合作升级版
全世界都看懂了奥巴马外交困局
“岁月号”沉船灾难暴露现代化短板
三大共同体勾勒亚洲发展路线图
从佐村河内到小保方:一伪万事休
欧洲成中国远交近攻最重要选项
中国外交重获关键第三方从容地位
两会促改革: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珍惜你的眼泪那是生者的飨宴
昆明暴力恐怖袭击引起人神共愤
“安倍经济学”响起了警钟
张王会开启两岸“府议”先导
把体育还给冬奥会让政治走开
从食品恐怖主义看日本安全崩溃
海外华人成推动春节国际化主力
让反腐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
中国的目标不在身边在远方
今天的风不在昨天的方向上吹
Copyright ◎ 2008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