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周话题
>> 2014
字体∶
大
中
小
欧洲成中国远交近攻最重要选项
杨文凯 (发表日期:2014-03-29 18:00:29 阅读人次:1033 回复数:0)
如果说,访问郁金香王国荷兰、出席海牙世界和安全峰会揭开了习近平欧洲之行的先声,那么习近平随后马不停蹄地相继访问“欧盟核心”法国和“欧洲引擎”德国,则掀起了中国外交远交近攻的最新高潮。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国两会之后开启欧洲行,出访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等4个国家、足迹遍及7个城市,行程密集而充实。他专程出席了第三届核安全峰会、访问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访问了欧盟总部,其间还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面。习近平的欧洲之行,透露出中国外交改革转型的新信息,而成功访问法国和德国,则是中国对欧洲外交进入长期顺流的象征。
为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和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习近平访问法国建新里程碑。习近平出席了奥朗德总统主持的欢迎仪式并举行会谈,出席了爱丽舍宫的国宴、凯旋门的献花仪式,参加了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和凡尔赛宫皇家歌剧院的音乐会,并访问里昂。中法在核能、航空、城镇化、农业、金融等诸多领域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
习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提出了“醒狮论”的和平宣言。他说:中国梦是追求和平的梦。历史将证明,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在欧洲,德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投资、技术合作伙伴,中德关系具有引领和示范效应。中国国家主席8年来首次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受到隆重欢迎。在为期两天的“德国时间”里,习近平会晤了高克总统、默克尔总理,在德外交部和科尔伯基金会发表演讲,访问了杜塞尔多夫。中德双方签署了工业、航天、科技、教育、文化、农业等合作协议,成果不凡。
中德是经济伙伴,也是政治伙伴和战略合作伙伴。习近平指出,发展中德关系,好比驾驶一辆汽车,必须看得远,才能安全和顺利。只要我们双方充实燃料,握好方向盘,中德合作之车一定能既跑得快,又开得稳,驶向光明的未来。习近平也重申了和平主张:“中国人认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需要和平,就像人类需要空气、植物,需要水分。”
习近平在法国提“醒狮论”,在德国讲“开车论”,话语形象易懂,内涵深刻到位,代表了中方对欧洲的期待。习近平此后访问比利时和欧盟总部时,更表达了同样的愿望,即中欧合作,事在人为,互相提携,共赴前程。过去十年,欧盟连续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连续三年突破5000亿美元,为中欧合作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中国主席习近平走进欧洲之时,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在重返欧洲。奥巴马在核安全峰会之后,顺访荷兰、比利时、意大利,最后一站是沙特阿拉伯。奥巴马访欧,历时8天,出席大小活动几十个,概括起来围绕三大区域:欧洲、亚太和中东,这是白宫认为眼下面临挑战的三个区域。
对此,国际舆论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中美领导人欧洲行的对比性意义。显然,习近平上台执政以来,沉着应对美国咄咄逼人的“重返亚太”战略,在奋发有为推进周边外交的同时,也把目光投向了距离遥远、理性度高、对富国强兵的中国梦不具警戒心的欧洲。针对美国的“重返亚太”,中国的“走进欧洲”不仅具有强力反制作用,同时也进一步拓宽了自身的外交空间。习近平对法德的友好访问,对欧盟的首次拜访,无形中颠覆了以美国为中心而展开的中美欧三大区域关系,成功构筑了“欧美-中美-中欧”关系三角形,可谓是推进大国关系的重大外交行动。
此外,今年以来,从达沃斯论坛到核安全峰会,从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斥责日本是“伏地魔”,到中国驻比利时大使廖力强最新发文批判安倍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欧洲似乎成为中日国际舆论战的中心。尽管,安倍首相在参加核峰会前改口表明继承村山谈话,与美国紧急发表了交还核材料的宣言,特意参观《安妮日记》博物馆以表尊重历史之意,但中国方面争取欧洲的对日牵制依然不放松,对于安倍在欧洲借克里米亚事件来隐喻亚太安保环境也会奉陪到底。
习近平在法国指出:中法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在德国表示,日本战时暴行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中国不会制造麻烦但不会害怕别人制造麻烦,中国将强有力地保护主权和领土完整。习近平在柏林接受采访时赞赏了德国深刻反省历史成为典范,在科尔伯基金会演讲中引用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名言“谁忘记历史,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和中国古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借以敲打日本。
可见,中国在维护战后秩序方面争取欧洲的共识和支持,从而抑制日本方面越来越猖獗的自我松绑行动,已经成为中欧关系的重要内涵。
中文导报 第993期 2014.4.3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
首页
注册)
用户名(
必须
)
密 码(
必须
)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
图片引用格式
:[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2014
2014中日关系摸索重建“新常态”
安倍长期政权或展露政治灵活性
日本大选:安倍自民党一石三鸟
国民党惨败让台湾面临新变局
高仓健的硬汉形象依然是男性标杆
安倍提前选举只为收割政治红利
APEC成为改善中日关系重要契机
日银再放水:背水之阵还是饮鸩止渴
中国外交深耕欧洲具战略眼光
诺贝尔奖的中国机遇在哪里
勿忘友好纪念日中日需要正能量
中日首脑会谈聚众望期待有所归
阿里巴巴的成功究竟是谁的胜利
期待朝日继续点亮自由派言论火种
细解安倍改造内阁的五个数字依据
民间交往用脚投票破解中日僵持
与极端主义斗争是全世界的责任
安倍须以行动为首脑会谈开启大门
中国“打虎记”最终指向依法治国
安倍邯郸学步:竞逐影响力何时休
金砖银行为打破战后金融秩序扬帆
让价值判断成为文化理解的基本取向
中韩蜜月重塑东北亚区域格局
中日关系需要走出“失去的十年”
重新检证“河野谈话”能改变什么?
巴西世界杯:热闹不只是他们的
胜又拓哉杀人案暴外国人政策盲点
亚太安全形势正走到十字路口
中文导报千期纪念:春华秋实风物常在
日本自我解套甘当新冷战急先锋
中国走进非洲50年:打造合作升级版
全世界都看懂了奥巴马外交困局
“岁月号”沉船灾难暴露现代化短板
三大共同体勾勒亚洲发展路线图
从佐村河内到小保方:一伪万事休
欧洲成中国远交近攻最重要选项
中国外交重获关键第三方从容地位
两会促改革: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珍惜你的眼泪那是生者的飨宴
昆明暴力恐怖袭击引起人神共愤
“安倍经济学”响起了警钟
张王会开启两岸“府议”先导
把体育还给冬奥会让政治走开
从食品恐怖主义看日本安全崩溃
海外华人成推动春节国际化主力
让反腐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
中国的目标不在身边在远方
今天的风不在昨天的方向上吹
Copyright ◎ 2008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