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周话题
>> 2013
字体∶
大
中
小
上海自贸区推动中国改革第二轮
杨文凯 (发表日期:2013-10-02 19:51:45 阅读人次:1016 回复数:0)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9月29日正式挂牌。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三问上海主要领导“到底是要政策还是要改革?”之后,在经历了背后曲折、克服了利益干扰之后,上海自贸区登场意味着中国正式开启了以金融和服务业为主要对象的第二轮改革大潮,也成为新一代领导层继续改革的破冰第一步。
中国改革开放35年,走过了以深圳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为代表,以沿海开放开发、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为路径的产业构造和崛起阶段,在推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也向着“世界市场”转换。在改革开放第一阶段的产业崛起走过巅峰之后,中国正面临着以金融投资和服务贸易为主体的第二阶段改革的重大课题。9月27日,国务院印发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指出:上海自贸区有五大领域改革任务和措施,包括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扩大投资领域的开放、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完善法制领域的制度保障。无疑,推动中国挺进第二轮改革深水区的历史重任又一次落到了上海身上。对此,上海自贸区怀着先行先试的勇气,落实创制度建体制的重任责无旁贷。
对上海自贸区的登场,市场观点臧否两论,但看好积极意义的声音占上风。新浪财经评论员@老艾观察:自贸区方案未超预期,但意义堪比第二次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走过35年后,经济增长日趋缓慢,传统增长模式积弊深厚,上海自贸区的问世,对于中国经济未来至关重要。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谨慎而务实。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摸着石头过河。方案可视为中国深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的重要举措,历史意义重大,但落实到企业盈利尚需时日。
另一方面,职业投资人@风雨下黄山:从货币角度分析,上海自由贸易区关于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离岸业务等方面的改革,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这会导致货币体系的混乱,这种摸着石头过河式的改革会因为触礁而终止,导致所谓的自贸区改革可能是镜花水月一场空。上海自贸区和城镇化改革一样,出发点是好的,但都属于拍脑袋做出的决定,事先没有论证实际可操作性和路径,尤其是自贸区问题更大,一个国家不可能有两种货币体系,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职业投资人@扬韬:上海自贸区,据说不实行利率市场化(否则全国资金都跑进去了);据说不开免税店(本来就没道理);据说网络也管制(没有法外网络真空了);估计也不会实行汇率市场化和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那就乱套了)。把这些都砍去,自贸区还有什么可以吸引人才和企业的?除了土地的虚幻升值,还有什么可炒的?
无论如何,对于正在寻找下一轮改革突破瓶颈的中国来说,上海自贸区是一个大战略,利远大于弊。首先,从贸易的角度来看,随着全球贸易动态从贸易保护转移到贸易协作,目前是推出自贸区的好时机。作为全球出口量最大的国家,中国可以从更自由的贸易往来中共享到更多经济利益。自贸区的成立能让中国从西方国家近期的经济复苏中获利,享有更多出口机会。
中国是全球化的赢家之一,但WTO的运行机制目前面临各种挑战,影响到全球范围贸易自由化的进一步深入。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和经济体开始推进内部性质的自贸区谈判。美国既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又推动与欧盟关于跨大西洋自贸区(TTIP)的谈判。过去两年,随着日本和韩国宣布加入TPP谈判,被排挤在谈判大门之外的中国感受到了危机和压力。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其成员占全球产出近40%,约占全球贸易的三分之一。中国政府启动自贸区的决定表明,尽管贸易对GDP增长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中国依然没有放弃发展贸易,同时也在尝试利用创新方式来提振贸易领域的竞争力,破解贸易困局。
其次,从金融改革角度看,特别是在货币兑换的问题上,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可控性试点运行至关重要。自贸区内金融试点的成功对全国性政策影响巨大,包括利率全面市场化和资本账户全面开放等。上海自贸区的重要性体现在,上海自贸区将是在岸资本账户可兑换的试点区,货币可自由兑换也可能紧随而来。因为,利率市场化是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先决条件,由于货币可兑换不曾在岸执行,这将是全新尝试。不过,即使区内货币可兑换试点成功,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还是一个渐进过程。
其三,当服务业日益成为全球最大产业时,中国的开放贸易必然要从产品贸易更多走向服务贸易。过去10年的经验显示,中国的服务贸易相对滞后,而服务贸易恰恰是全球应对金融危机、推动经济复苏的新动力所在。为此,上海自贸区会更侧重于服务贸易领域,涉及金融、航运、文化、社会等领域。这是典型的中国贸易升级版,即通过服务贸易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的服务业比重。
分析认为,上海自贸区建设将通过“再开放”来倒逼中国改革。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建设进入到新阶段,改革也进入到深水区、攻坚期。第一轮的改革红利逐渐消失,改革面临各种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面临日益严重的利益固化的挑战。当年邓小平通过建设深圳特区的开放,倒逼中国实现了第一轮的大改革;本次中国政府大力快速推动上海自贸区建设,也蕴含着通过“再开放”来倒逼中国走上第二轮改革之路,通过改革红利的释放来维持中国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中文导报 第969期 2013.10.3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
首页
注册)
用户名(
必须
)
密 码(
必须
)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
图片引用格式
:[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2013
2013中日关系喧嚣骚动步步惊心
中国人实现嫦娥奔月让梦想成真
继承曼德拉遗产:消解仇恨政治学
日本离开锁定“间谍罪”还有多远?
中日关系需改变临渊履薄状态
争取把钓鱼岛问题关进政治的笼子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国改革再出发
中日关系演绎缓解和紧张拉锯战
美国危机是政党之争还是制度之殇
死盯客杀人反衬日本警察无能无为
奥巴马缺席APEC 习近平独擅胜场
上海自贸区推动中国改革第二轮
严俊救人促民间友情谱人性赞歌
钓鱼岛对抗周年中日需要新平衡
申奥成功让日本重拾梦想和希望
潘基文发言为何使日本失去凛然和淡然?
微博直播庭审薄案具时代意义
中日和平友好35周年:火种不灭潜流长在
麻生妄言“纳粹改宪论”吐露真意
中国社会弥漫暴戾之气祸魁何在?
胜选解除扭曲国会考验安倍大局观
日本参议院选举聚焦经济改善内政
在日华人从数的膨胀进入质的提升
朴槿惠弃日访中改变东亚战略格局
日本新老侨团推融合促友好责无旁贷
棱镜门拷问大数据时代游戏规则
试看习奥会如何推动新型大国关系
非洲足够大容得下中日竞逐未来
李克强外交开局自信开怀显大国范
桥下妄言践踏文明社会普世价值
安倍大玩历史机会主义无益于日本
靖国参拜使中日缓和气氛荡然无存
祈福雅安凝聚力不散生命希望不坠
中日破冰需要互相传递正能量
中国为何绝不允许在家门口生事?
中日韩FTA为国民带来实实在在利益
中日关系重现缓和改善路线图
习李接棒开启中国梦想新时代
2013年两会见证中国发展分水岭
震灾两周年:复兴需要口惠实至
TPP对日本来说为什么是重要的
让中日国民重新唤回春天的记忆
安倍不缺席各国首脑贺春节说明啥?
让春节成为中日驱鬼纳福新契机
中日关系头上三尺有神明
当前中日关系最需要和平使者
日本又到了重拾梦想的时候
迎接新纪元从改变自身开始
Copyright ◎ 2008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