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周话题
>> 2009
字体∶
大
中
小
日本草木皆兵背后的深意
杨文凯 (发表日期:2009-04-27 14:10:05 阅读人次:1597 回复数:0)
4月4日、5日,周未连休,樱花满开,本是日本国民观赏樱花的最佳时日。不过,在樱花恣肆放纵、看花人流如织的暖春气象中,却夹杂、漂荡着一股不祥的气息,那就是朝鲜预告发射卫星引起的紧张感。
日本预计朝鲜发卫星是假,测试中长距离战略导弹是真,对此表现强硬:防卫大臣滨田靖一代表日本政府下达了拦截可能坠入日本境内的朝鲜导弹的命令;日本的电视上频繁出现具有导弹防预功能的海基堡垒宙斯盾舰和陆基爱国者地对空导弹的画面;防卫省大院里还布置了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与周边怒放的樱花构成了不和谐的景观——这一切,再加上政治家的揣测、军事评论员的分析,还有媒体的起哄,使日本对朝鲜发射卫星一事表现得出奇敏感,在国内形成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氛围,也在国际上形成了日本单挑朝鲜的局面。
正是在这种异样的紧张感的笼罩下,在日本想一试身手摧毁朝鲜导弹的跃动感的推动下,日本防卫省才在4月4日出现了“朝鲜已经发射卫星”的误报,不仅对全球媒体开足玩笑,在世界面前大出洋相,给自治体防卫带来混乱,也显示出风声鹤唳的心态和草木皆兵的思维引发出的手忙脚乱才是真实的,而政府的表面强硬不过是虚张声势。
日本关注朝鲜,达到了今人匪夷所思的程度。日本媒体追踪朝鲜领导人金正日的行踪和安危消息,远远超过对本国领导人的关心;有关朝鲜的一则传言、一张照片、一段影像,事无巨细,在日本都会成为要闻,仿佛那不是别国的事,而是自家的事。不过,日本在本次朝鲜借发射卫星而试射改良型大浦洞二型远程导弹的过程中表现出异常亢奋,还是有其背后的深意。
首先,日本政府借机渲染来自朝鲜的威胁,推高紧张程度,在政治上不无考虑。在国内经济发展低迷、社会民生形势恶化、本国政治混乱浑浊之际,日本高调渲染朝鲜发射导弹的危险性,具有转移民众视线的绝佳作用。当生存安全受到危胁时,其他的所有不满和抗争都会自动退后;当全民视线一致向外转,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有利于掩盖当下的社会矛盾——这一招,对政府而言可谓屡试不爽、立竿见影。
其次,在日本国内,执政自民党政权面临内阁支持率低下,民众信赖感稀薄的困境。麻生政权和在野民主党又同时遭遇政治献金丑闻的困扰,政治士气低下。朝鲜发射导弹,正好为麻生政权提供了打造全力以赴保国卫民的有责任有能力政府的机会。无论这是一次转移公众视线的政治操练,还是一场公开表演的安抚民众心理的政治秀,麻生政权都不能放过这次机会,必须尽其所能以达事倍功半之效应。
其三,在政治以外,朝鲜发射导弹也为日本提供了演练和检测正在成型的导弹防御系统的大好机会——军事效应可能超过政治收益,这成为日本对本次事件高调反应的主要原因。1998年,朝鲜发射大浦洞导弹,为日本提供了防御威胁的借口 ,也成为日本与美国联合开发“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并把这项日美军事同盟的核心专案正式摆上台面的重要契机。2003年,小泉内阁批准1兆日立的巨额开发费用,计划用十年时间开发并布署“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为日本打造金刚不坏之身。迄今,日本已经在全国9个军事基地部署了爱国者地对空导弹防御系统,并且完成了两艘宙斯舰的导弹防御系统改装,基本形成了由海基与陆基构成的双层反导防御体系。本次朝鲜发射导弹,日本兴师动众地顺势把导弹防御系统投入到一场真正的实战操演中,全面检验了系统的功能。从广义角度来看,防卫部门发出误报,正是检验出了信息传达系统中的纰漏,并非没有收获。
其四,日本高调对应朝鲜发射导弹,无论是达成政治目的还是军事目的,都离不开媒体的积极、主动、全面配合。在这场军情和民情演练中,一贯以批判政权为已责的日本媒体主动扮演了政府最佳助手的角度,成为虚张声势、推波助澜的重要力量。
最后的事实表明,朝鲜发射卫星并成功测试了系统的技术和性能;日本政府虽然给世间留下了庸人自扰的印象,但毕竟也在政治和军事上一举两得;媒体更抓取了兴奋中心,获得了视听率。那么真正的输家是谁?只能是那些被迫转移民生关注焦点,整天提心吊胆的国民。他们顶着受保护对象的名义,其实是受左右、被愚弄的一群人。
中文导报754期 2009。4。9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
首页
注册)
用户名(
必须
)
密 码(
必须
)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
图片引用格式
:[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2009
全球减排为何知易行难
关注年末中国外交三人行
削减留学生事业预算应该缓行
中国式减排探索发展新路
林同春留下战后世代精神遗产
奥巴马东亚行与中美日未来
从中日并购再论日本价值
华商向上提升汇聚成长动力
打造华人高尚社交新平台
为世界提供日本式向往
诺贝尔奖离中国人又近一步
让北京时间和中国步伐成为世界尺度
新中国60年的复兴与承担
重新认识日本的价值
期待民主党治国理想改变日本
日本大选:历史转换的瞬间
救灾政治学笼罩台湾风灾
华人在选举中提升参政意识
华人将大幅受益于民生选举
中日沟通就在一问一答之间
日本选民面对烂与更烂的选择
中国人在日重要性与日俱增
面对生活压力警惕悲剧爆发
中国因素为日企脱困输入信心
从Chaiwan概念看两岸统合前景
中国在朝核问题上进退维谷
中日刑事共助开启新声
让援助灾区成为可持续行动
卢武铉之死与陈水扁的生
从环保点数感受绿色经济
川震周年祭:历史没有翻过去
活力中国:从阅兵式到汽车展
东京申奥的开放性时代意义
绚烂樱花盛开又一年
日本草木皆兵背后的深意
期待中国在G20峰会有所作为
危机之下何以保民解忧纾困
日本二次开国寄望中国
中国成世界经济大国新契机
80后中国留学生开始发威
为外国人提供安定的生活环境
主流关注华人的时代来临了
在危机中活出自己最美
从给付金看外国人的权利与义务
挑战海外华文教育的极限
春节:重拾记忆感受现实
新年筑地市场风波启示
2009点燃心中的长明灯
Copyright ◎ 2008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