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周话题
>> 2009
字体∶
大
中
小
从给付金看外国人的权利与义务
杨文凯 (发表日期:2009-02-02 18:46:58 阅读人次:1739 回复数:0)
日本国会经过数月争吵讨论,由麻生内阁提出、旨在扩大景气对策的08年度第二次补正预算案,1月27日正式成立。面向全体国民发放定额给付金的提案由远而近,即将由画饼成为现实。对于政府慷慨发放“红包”以拉动消费的做法,日本社会褒贬不一,各种批判的立场和期待的心理交织在一起,既复杂又无奈。不过,本次红包的发放对象囊括了全体在日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的外国人,确实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朗报,受到欢迎。
回想十年前的1999年,小渊内阁为了促进消费、拉动内需,也发放过“地域振兴券”之类的消费红包——因为预算太大,发放对象由全体国民改为65岁以上的低所得层老人和15岁以下的孩子。当时,除了取得日本国籍者和特别永住者以外,绝大部分外国人被排斥在发放对象范围之外,引起了人种差别和国籍歧视的议论。“地域振兴券”究竟拯救日本经济于几何姑且不论,但政府的差别对待做法,确实伤害了在日本合法纳税、为地域振兴做出贡献的外国人的心灵。
十年过去了,今昔比照之下,本次日本政府向全民发红包之举囊括在日外国人,显然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国际化的成熟,还有在日外国人社群不容忽视的社会存在感。至于“给付金”政策何以振兴经济,能否刺激消费,究竟是“明断”还是“愚策”,那要交给政策部门、经济学家,乃至全体日本国民去判断,去打分。对于在日外国人而言,能够有钱入袋,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权益,毕竟是一桩好事,是利大于弊的大好事。
虽然红包入手、实钱到帐还需要一、两个月时间,但在日外国人不妨就此思考一下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外国人在日本生活、学习、工作,与日本人一样遵纪守法、纳税尽职,与日本社会共存共荣、共同发展,本身已成为社会共同体的一分子,成为日本国际化社会中不可缺少的存在。随着日本社会整体走向老龄少子化,在日外国人的作用将越来越大,社会贡献度会越来越高。他们应该享有的权利,远远不止12000日元的定额给付金,还会涉及更深更广更多的领域。
比如在医疗、年金、教育、劳动等各种领域,在日外国人都应享有公平的政策和平等的待遇。他们需要医疗保障,需要老后年金;他们的子女需要接受正轨教育,他们自身更拥有劳动的权利。但是,这一切看似平常的权利,对许多人来说却难能可贵的。在日本,除了政府缺乏有针对性的完备的外国人政策外,还存在时间的差异、语言的障碍、文化的隔阂,甚至人种差别和国籍歧视等等,这些都使得外国人难以充分享有应有的权利。去年下半年以来,金融风暴引发全球经济危机,受到冲击的日本企业裁员成风,在日外国人员工首当其冲,先于日本人而沦为经济危机的牺牲品。外国人的劳动权利没能得到有效保障,因为他们在日本社会处于弱势地位。
日本不是一个外国人大国,却是一个外国人问题大国。今天,在日中国人已超过75万,在日外国人已达215万。随着在日外国人数量递增、质量提升,他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将由经济权利、社会权利,进一步扩展到政治权利。永住外国人地方参政权提出十数年,迄今依然没有取得突破,令人遗憾。但国际化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参政意识的觉醒、国家权力的下放、公民权利的普及,正在推动外国人参政之日早一天到来。这是一个互动攻防的过程,不仅有给予,更需要争取,外国人社群获得承认的前提是展示自我实力。
另一方面,正象权力面对责任,权利也意味着义务。毫无疑问,外国人在日本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权利意识与义务自觉是相辅相成的同一课题,惶论孰先孰后。外国人在日尽义务,在个人层面上,需要落地生根,自立自强;在社群层面上,需要尽心尽力,提升社群形象;在更为普遍的社会层面上,需要服务当地、贡献日本,为所在的社会共同体添砖加瓦。
所以,一份小小的定额给付金虽然数量不大,但覆盖到全体在日外国人,却显示为一种社会文明、落实为一种国际化准则。只有当权利和义务互相契合时,在日外国人才会得到真正的平等和尊严。
中文导报745期 2009。2。5
敬请留言(尚未注册的用户请先回
首页
注册)
用户名(
必须
)
密 码(
必须
)
标 题(任意)
内 容(1000字以内,
图片引用格式
:[img]图片连接地址[/img])
2009
全球减排为何知易行难
关注年末中国外交三人行
削减留学生事业预算应该缓行
中国式减排探索发展新路
林同春留下战后世代精神遗产
奥巴马东亚行与中美日未来
从中日并购再论日本价值
华商向上提升汇聚成长动力
打造华人高尚社交新平台
为世界提供日本式向往
诺贝尔奖离中国人又近一步
让北京时间和中国步伐成为世界尺度
新中国60年的复兴与承担
重新认识日本的价值
期待民主党治国理想改变日本
日本大选:历史转换的瞬间
救灾政治学笼罩台湾风灾
华人在选举中提升参政意识
华人将大幅受益于民生选举
中日沟通就在一问一答之间
日本选民面对烂与更烂的选择
中国人在日重要性与日俱增
面对生活压力警惕悲剧爆发
中国因素为日企脱困输入信心
从Chaiwan概念看两岸统合前景
中国在朝核问题上进退维谷
中日刑事共助开启新声
让援助灾区成为可持续行动
卢武铉之死与陈水扁的生
从环保点数感受绿色经济
川震周年祭:历史没有翻过去
活力中国:从阅兵式到汽车展
东京申奥的开放性时代意义
绚烂樱花盛开又一年
日本草木皆兵背后的深意
期待中国在G20峰会有所作为
危机之下何以保民解忧纾困
日本二次开国寄望中国
中国成世界经济大国新契机
80后中国留学生开始发威
为外国人提供安定的生活环境
主流关注华人的时代来临了
在危机中活出自己最美
从给付金看外国人的权利与义务
挑战海外华文教育的极限
春节:重拾记忆感受现实
新年筑地市场风波启示
2009点燃心中的长明灯
Copyright ◎ 2008 东洋镜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